时间: 2025-05-02 01:49: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49:47
“今昔之感”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对比现在和过去的感受或情感。它通常用来表达对时间流逝、事物变化或个人经历的感慨。
在文学中,“今昔之感”常用于描述人物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或对现实变化的感慨。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词来表达对某个地方或**的回忆和现在的对比。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社会学,这个词可能用来分析社会变迁或个人成长。
同义词:怀旧、感慨、时光荏苒 反义词:未来感、前瞻性、新潮
同义词中,“怀旧”更侧重于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而“感慨”则更广泛地指对各种事物的深沉感受。反义词中,“未来感”和“新潮”强调的是对未来的期待和新事物的接受。
“今昔之感”源自汉语,由“今”和“昔”两个字组成,分别代表现在和过去。这个词在古代文学中已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逐渐丰富和多样化。
在**文化中,“今昔之感”常常与诗词、散文等文学形式结合,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过去的怀念。这种情感在社会变迁快速的时代尤为突出,人们通过这种表达来寻找情感的共鸣和历史的连续性。
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深沉和怀旧。它让我联想到老照片、旧书信和那些被时间遗忘的角落,唤起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变化的感慨。
在我的生活中,每当我回到童年时的故乡,看到那些老房子和熟悉的街道,我都会有强烈的今昔之感。这种感觉让我既感到温馨又有些许的失落。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今昔之感”:
春风又绿江南岸,
今昔之感涌心头。
老树新芽诉变迁,
时光如梦不回头。
结合图片,我可能会选择一些老照片或旧街景,来强化“今昔之感”的视觉联想。在音乐方面,一些怀旧的旋律或老歌可能会很好地唤起这种情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sense of nostalgia”或“a feeling of the past and present”,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情感内涵相似。
通过对“今昔之感”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表达时间流逝和个人情感中的重要性。这个词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加深了我对文化和历史的理解。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会更加灵活地运用这个词,以丰富我的语言风格和情感表达。
诸旧好俱在,谭孝老已作古人。~,凄怆莫状。
1.
【今】
(会意。从佶亼(jí)。本义:现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今,是时也。 、 《苍颉篇》-今,时辞也。 、 《诗·召南·摽有梅》-迨其今兮。 、 《诗·豳风·东山》-于今三年。 、 《史记·汲郑传》-吾今召君矣。 、 《战国策·燕策》-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今其室十无一焉。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今之高爵显位。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今年四月。(指清朝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即戊戌年。四月,旧历。公历是六月。)
【组词】
今朝三明朝四、 今雨、 今愁古恨、 今下、 今夕何夕
2.
【昔】
(象形。象残肉日以晞之,与俎同意。本义:干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昔,干肉也。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感】
假借为“撼”。摇动。
【引证】
枚乘《七发》-夏则雷霆,霹雳之所感也。
【组词】
感突、 无感、 感帨、 感移、 感动
假借为“憾”。怨恨。
【引证】
《左传·昭公十一年》。注:“楚常恨其不服顺。”-王贪而无信,唯蔡于感。 、 《汉书·张安世传》-何感而上书归卫将军富平侯印?
【组词】
释感、 怀感、 感恨、 感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