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30: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30:35
“依山临水”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建筑物或居住地靠近山边和水边。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形容环境优美,自然风光宜人,适合居住或旅游。
“依山临水”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对理想居住环境的描述,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中,但其核心意义——描述优美的自然环境——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山水被视为重要的审美对象,与文人墨客的情怀紧密相连。因此,“依山临水”不仅仅描述了一个地理特征,也承载了人们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宁静和美好的情感联想,让我想到远离喧嚣,亲近自然的理想生活状态。
在我的一次旅行中,我曾住在一个依山临水的小镇,那里的风景如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依山临水处,晨曦微露,鸟语花香,心随自然舞。”
想象一幅画面:一座小屋静静地坐落在山脚下,旁边是一条清澈的小溪,鸟鸣声和水流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和谐的自然画卷。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nestled between mountains and rivers”,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意境相似。
“依山临水”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个地理特征,更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彼连营拥众,依山傍水,举螳螂之斧,被蛣蜣之甲。
益州城西十五里,有道观焉。~,松桂深寂,道流非修习精悫者莫得而居之。
1.
【依】
户牖间画有斧形的屏风。 同: 扆
【引证】
《仪礼·觐礼》-天子设斧依于户牖之间。 、 《周礼·春官·司几筵》-王位设黼依。 、 《荀子·正论》。杨倞注:“依,亦作扆,音同。”-居则设张容,负依而坐。 、 《礼记·曲礼下》。释文:“依,本又作扆。”-天子当依而立。 、 《汉书·西域传赞》-天子负黼依。
2.
【山】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山,土有石而高。 、 《国语·周语》-山,土之聚也。 、 《左传·昭公四年》-山人取之。 、 《礼记·明堂位》-夏后代山。 、 《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荀子·赋》-生于山阜,处于室堂。 、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组词】
山霭、 山灵、 山阿、 山岩、 山隈、 山啜、 山落、 山孤钉、 山头、 山长、 山主、 山观、 山关
3.
【临】
哭(很多人哭,或聚众哭,为丧事而悲痛哭泣)。
【引证】
《集韵》-临,哭也。 、 《左传·宣公十二年》-国人大临,守陴者皆哭。 、 《史记·高祖本纪》-遂为义帝发丧,临三日。 、 《汉书·文帝纪》-遗昭曰,无发民哭临宫殿中
4.
【水】
(象形。甲骨文字形。中间像水脉,两旁似流水。“水”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水的字,或表示江河或水利名称,或表示水的流动,或水的性质状态。本义:以雨的形式从云端降下的液体,无色无味且透明,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分子式为 H2O,是一切生物体的主要成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水,准也。 、 《释名》-水,准也。准,平也。天下莫平于水。 、 《淮南子·天文》-积阴之寒气为水。 、 《书·洪范》-五行一曰水。 、 《左传·桓公元年》-凡平原出水为大水。 、 《礼记·曲礼》-水曰清滌。 、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组词】
水铫、 水头儿、 水湿、 水蛊病、 水中丞、 水落归槽、 水喷桃花、 水镜先生、 水陆杂陈、 水廓、 水涡、 水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