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09: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09:42
抄手 这个词汇在中文里有多种含义,具体取决于上下文。字面意思是指用手抄写,但在不同的语境下,它可以有不同的解释。
“抄手”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源自于“抄写”和“手”两个词的结合。在古代,抄写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因此“抄手”一词也随之产生并沿用至今。
在*传统文化中,抄写经典文献是一种学和修行的方式。因此,“抄手”在古代文化中具有一定的正面意义,代表着对知识的尊重和传承。
对于我来说,“抄手”这个词汇带有一种古老和传统的感觉,联想到古代学者在书房中认真抄写的场景,给人一种宁静和专注的情感反应。
在我的学*经历中,曾经因为作业被怀疑是抄手的而受到老师的质疑,这让我深刻理解了原创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古卷的边缘,抄手的笔迹, 传承着千年的智慧,静静地流淌。”
想象一位抄手在安静的书房中,笔尖轻轻触碰纸张的声音,以及墨香四溢的场景,这些都是与“抄手”相关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英文中,“copyist”或“scribe”可以对应“抄手”,但“copyist”更多指的是复制艺术品的人,而“scribe”则更接近于古代的抄写员。
“抄手”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具有丰富的含义和历史背景,它不仅代表了抄写这一行为,还承载了文化和教育的意义。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抄手”这个词汇,能够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思想和情感。
1. 【抄】 (形声。从手,少声。本义:叉取)。 同本义。
2.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