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2:32: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2:32:56
“燕啄皇孙”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燕子啄食皇孙。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原文是“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用来比喻不祥之兆或预示国家衰败的征兆。
在文学作品中,“燕啄皇孙”常被用来象征国家的衰败或政权的更迭。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或政治讨论中,它可能会被提及,用以形容某种不祥的预兆或**。
“燕啄皇孙”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中,后来在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中被广泛引用,逐渐成为描述国家衰败或政权更迭的象征性语言。
在**传统文化中,燕子通常被认为是吉祥的象征,但在这个成语中,燕子啄食皇孙却被视为不祥之兆,反映了人们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沉重和忧虑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历史的沧桑和国家的兴衰,引发人们对过去和未来的深思。
在历史课上,老师曾用“燕啄皇孙”来解释某个朝代的衰败,这让我深刻理解了历史**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燕啄皇孙梦未醒,江山如画几度秋。”
想象一只燕子在古老的宫殿上空盘旋,它的叫声在空旷的宫殿中回荡,给人一种凄凉和不安的感觉。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he writing on the wall”,意指不祥的预兆或即将发生的灾难。
“燕啄皇孙”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也是一种文化符号,它提醒我们历史的教训和国家的命运。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成语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文化背景和历史脉络。
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
唐·骆宾王《代李敬业以武后临朝移诸郡县檄》:“~,知汉祚之将尽。”
1.
【燕】
(象形。甲骨文字形,像燕子形。小篆字形。上像头、嘴,“口”像身体,“北”像两翅,“火”像尾巴。本义:燕子)。
同本义。
【引证】
《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 、 《夏小正》-来降燕乃睇。 、 《淮南子·地形》-燕雁代飞。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燕巢于飞。 、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谁家新燕啄春泥。 、 宋·洪迈《容斋续笔》-归燕略无三月事。
【组词】
燕侣莺俦、 燕贺、 燕子、 燕户、 燕儿、 燕尾、 燕雨、 燕泥、 燕室、 燕处焚巢
2.
【啄】
(形声。从口,豖(chù)声。本义:鸟用嘴取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啄,鸟食也。 、 《广雅》-啄啮也。 、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谁家燕子啄春泥。 、 唐·杜牧《阿房宫赋》-檐牙高啄。 、 《聊斋志异·促织》-径进以啄。
3.
【皇】
(象形。金文,象灯火辉煌形。上面的三点,象灯光参差上出之形;中间的部分象灯缸;下面的“土”是灯柱。“皇”即“煌”的古字。本义:灯火辉煌)。
同本义。
【引证】
《诗·小雅·采芑》-服其命服,朱芾斯皇。 、 《书·帝命》-騐皇者,煌煌也。
4.
【孙】
(会意。从子,从系,续也。金文,象用绳索捆绑小孩子,意为少年俘虏。本义:儿子的儿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孫,子之子曰孙。 、 《礼记·杂记》注-孙谓祖后者。 、 《尔雅》-子子孙孙引无极也。 、 《列子·汤问》-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 唐·杜甫《石壕吏》-有孙母未出,出入无完裙。
【组词】
祖孙;重孙、 孙少爷、 孙囡、 孙儿;孙孙、 孙妇、 孙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