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0:44: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44:07
丛集(cóng jí)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事物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群体或集合。基本含义可以理解为多个事物或个体在空间上或概念上的集中或聚集。
“丛集”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丛”和“集”两个字组成。“丛”字原指草木丛生的样子,“集”字则有聚集、集合的意思。两者结合,形成了“丛集”这一词汇,用以描述事物聚集的状态。
在**文化中,“丛集”常用来形容自然景观的美丽和壮观,如“丛集的竹林”、“丛集的花海”。在社会背景中,它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群的聚集,如“节日期间,人们丛集在广场上”。
“丛集”一词给人以丰富、密集的联想,可能引发对自然美景的向往,或是对人群热闹场景的期待。它传递出一种生机勃勃、热闹非凡的情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徒步旅行中遇到一片丛集的野花,那种自然的美景让我印象深刻,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
诗歌: 丛集的星辰,夜空中的诗篇, 闪烁着,诉说着古老的传说。
故事: 在那个小镇的中心广场,人群丛集,庆祝着一年一度的丰收节。
视觉:想象一片丛集的竹林,竹叶随风摇曳,形成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 听觉:想象人群丛集的广场,人们的欢笑声、音乐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热闹的氛围。
在英语中,“丛集”可以对应为“cluster”,在描述事物聚集的状态时,两者有相似的含义。然而,“cluster”在英语中还有更多技术性的用法,如“data cluster”(数据集群)。
“丛集”是一个富有画面感的词汇,能够很好地描述事物聚集的状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能够帮助我们更生动地描绘场景,增强语言的表现力。通过对“丛集”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灵活运用,以及它们在文化和社会背景中的意义和影响。
1.
【丛】
(会意。从丵,取声。“丵”(zhuó),意思是“丛生草”。本义:聚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丛,聚也。 、 《周礼·大司徒》-其植物宜丛物。 、 曹操《观沧海》-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组词】
丛物、 丛灌、 丛丛、 丛育、 丛毛、 丛森、 丛薄
2.
【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集,群鸟在木上也。 、 《尔雅》-集,会也。 、 《诗·唐风·鸨羽》-集于苞栩。 、 《诗·周南·葛覃》-黄鸟于飞,集于灌木。
【组词】
集隼、 集凤
引申为停留。
【引证】
《国语》-人皆集于苑,己独集于枯。 、 《孟子·梁惠王上》-齐集有其一。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沙鸥翔集。 、 《聊斋志异·促织》-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可不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