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37: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37:13
词汇“燕声”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其可能的含义和用法。
“燕声”字面意思指的是燕子的叫声。燕子是一种常见的候鸟,其叫声清脆悦耳,常被用来象征春天的到来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文学作品中,“燕声”可能被用来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生机和希望。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特定的语境下,比如谈论鸟类或春天的时候。
“燕声”由“燕”和“声”两个字组成。燕子在**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常被视为吉祥的象征。随着时间的推移,“燕声”这个词汇可能在文学作品中被赋予了更多的象征意义。
在**传统文化中,燕子常被视为春天的使者,其叫声被认为是吉祥和幸福的预兆。因此,“燕声”在文化上可能与春天的到来、新生和希望联系在一起。
听到“燕声”这个词,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春天的温暖、自然的和谐以及生命的活力。它可能唤起人们对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憧憬。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不会经常使用“燕声”这个词,除非是在描述春天的景象或是写作时需要用到相关的意象。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燕声”:
春风拂过绿柳梢,
燕声婉转入云霄。
花开满园香四溢,
人间四月天正好。
想象一幅画面:春日的公园里,燕子在空中飞翔,发出清脆的叫声。这幅画面可能伴随着轻快的音乐,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燕声”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描述燕子的叫声来实现。
“燕声”这个词汇虽然在日常交流中不常见,但在文学和艺术创作中却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美学价值。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强文学作品的感染力。在学*语言和表达时,关注这些富有文化内涵的词汇是非常重要的。
1.
【燕】
(象形。甲骨文字形,像燕子形。小篆字形。上像头、嘴,“口”像身体,“北”像两翅,“火”像尾巴。本义:燕子)。
同本义。
【引证】
《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 、 《夏小正》-来降燕乃睇。 、 《淮南子·地形》-燕雁代飞。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燕巢于飞。 、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谁家新燕啄春泥。 、 宋·洪迈《容斋续笔》-归燕略无三月事。
【组词】
燕侣莺俦、 燕贺、 燕子、 燕户、 燕儿、 燕尾、 燕雨、 燕泥、 燕室、 燕处焚巢
2.
【声】
(形声。从耳,殸(qìng)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声,音也。 、 《礼记·乐记》-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 《虞书》-声依永律和声。 、 《礼记·郊特牲》-凡声阳也。 、 《诗·齐风·鸡鸣》-苍蝇之声。 、 《诗·小雅·车攻》-有闻无声。 、 柳宗元《永州八记》-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 《孟子·梁惠王下》-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
【组词】
声叉、 声嘶、 声如洪钟、 声振林木、 声动梁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