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46: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46:27
“三眼铳”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一种古代的火器,具有三个发射孔。这种武器通常用于军事或防御目的,可以同时发射三发子弹或炮弹,增加了火力的密集度和杀伤力。
在文学作品中,“三眼铳”可能被用来形容某种强大或致命的武器,或者象征着战争和冲突。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讨论历史或军事话题时。在专业领域,如军事历史研究或武器收藏,这个词汇会被频繁使用。
同义词:三管炮、三连发枪 反义词:单发枪、单眼铳
“三眼铳”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具体词源不详,但可以推测它是在火器技术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词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可能逐渐被更现代的武器名称所取代。
在古代,三眼铳是一种重要的军事装备,反映了当时火器技术的发展水平。它在军事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体现了古代在武器制造和战术运用上的智慧。
提到“三眼铳”,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战争的残酷和激烈,以及士兵们的勇敢和牺牲。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种历史的沉重感和对过去的怀念。
由于“三眼铳”是一个较为专业的词汇,我在日常生活中很少遇到。但在参观军事博物馆或阅读历史书籍时,这个词汇会不时出现,让我对古代武器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战争的诗歌时,我可以这样使用:“三眼铳的轰鸣,划破了夜的寂静,铁与火的交响,谱写着勇士的赞歌。”
想象一下,三眼铳发射时的场景:火光四溅,烟雾弥漫,伴随着震耳欲聋的爆炸声,这些视觉和听觉的联想让人感受到战争的紧张和激烈。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三眼铳”的词汇,但类似的武器如多管火枪在欧洲也有出现,它们在功能和设计上可能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当时火器技术的发展。
通过对“三眼铳”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性。这个词汇不仅代表了古代的军事技术,也承载了人们对过去的记忆和反思。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专业词汇有助于丰富我的知识库,提升我的语言运用能力。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眼】
(形声。从目,艮(gèn)声。本义:眼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眼,目也。 、 《释名》-眼,限也。瞳子限限而出也。 、 《易·说卦》-巽为多白眼。 、 《庄子·盗跖》-比干剖心,子胥抉眼,忠之祸也。
3.
【铳】
斧头上受柄的孔。
【引证】
《集韵》-铳,斧穿也。
金属制的打眼器具,即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