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5:43: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5:43:54
判处:指法院根据法律规定,对犯罪行为人作出的正式判决,通常包括刑罚的种类和期限。
“判处”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初用于描述官方的裁决。随着法律体系的发展,其含义逐渐固定为法院对犯罪行为的正式判决。
在**文化中,“判处”体现了法律的权威和社会的正义感。它不仅是法律程序的一部分,也是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体现。
“判处”一词常带有一种严肃和权威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法庭、法官和法律的庄严。它也反映了社会对犯罪行为的惩罚和正义的追求。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新闻报道中看到过“判处”一词的使用,它帮助我理解了法律判决的正式性和严肃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判处”:
法律的铁锤落下,判处夜的罪行, 星辰见证,正义的光芒永不熄灭。
在英语中,“判处”可以对应为“sentence”或“condemn”,它们在法律语境中都有判决的含义,但“sentence”更侧重于刑罚的具体内容。
“判处”是一个具有法律专业背景的词汇,它不仅体现了法律的权威,也反映了社会对正义的追求。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判处”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更准确地理解和描述法律相关的情境。
1.
【判】
(形声兼会意。从刀,半声。从刀,表明其意义与刀有联系。“半”是把牛分开。本义:分,分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判,分也。 、 《诗·周颂·访落》-继犹判涣。 、 《左传·庄公三年》-纪于是乎判。 、 《国语·周语中》-若七德离判,民乃携贰。 、 柳宗元《封建论》-遂判为十二,合为七国,威分于陪臣之邦。
【组词】
判割、 判妻、 判散、 判礼、 判迹、 判裂
2.
【处】
处所;地方。人或物所在的地方。
【引证】
《广韵》-处,所也。 、 《国语·鲁语上》。注:“次,处也。三处,野朝市。”-五刑三次,是无隐也。 、 《史记·五帝纪》-迁徙往来无常处。 、 《史记·萧相国世家》-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迹指示兽处者人也。 、 贺知章《回乡偶书》-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杜甫《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饰官城。
【组词】
住处;别处;停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