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44: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44:33
人力:指人类劳动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在生产活动中的运用。它通常指的是人类在工作中所付出的努力和能力,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人力”一词源于对人类劳动能力的描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含义逐渐扩展到包括脑力劳动在内的所有人类劳动。在现代,随着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人力”的概念也在不断演变,涉及到人与机器的关系。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人力”的意义可能有所不同。在一些发展**家,人力仍然是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而在一些发达国家,人力更多地转向高技能和高附加值的工作。
“人力”一词可能让人联想到辛勤工作、劳动者的形象,以及人类在社会发展中的基础作用。它也可能引发对劳动条件、工作权益和人类价值的思考。
在个人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需要“人力”协助的情况,比如搬家时需要朋友帮忙,或者在社区活动中需要志愿者。
在诗歌中,可以将“人力”与自然力量对比,如“人力虽微,却能移山填海。”
视觉上,“人力”可能让人联想到劳动者在田间劳作或工厂工作的场景。听觉上,可能会想到劳动时的吆喝声或机器的轰鸣声。
在不同语言中,“人力”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含义都是指人类的劳动能力。例如,在英语中,对应的词汇可能是“manpower”或“human labor”。
“人力”是一个基础而重要的词汇,它不仅涉及到经济生产,还关系到社会结构和文化价值。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人力”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人类劳动的本质和社会发展的脉络。
1.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
2.
【力】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耒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力”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体力,力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筋下曰:肉之力也。二篆为转注。筋者其体,力者其用也。-力,筋也。像人筋之形。 、 《礼记·礼运》。注:“筋骸强者也。”-其行之以货力。 、 《汉书·食货志》。注:“谓勤作之也。”-力农数耘。 、 《诗·邶风》-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 、 《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组词】
四肢无力、 力人、 力尽神危、 力软筋麻、 力屈、 力尽、 力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