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56: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56:17
“人儿”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用于口语中,用来指代人,尤其是指小孩子或者年轻女性,带有一定的亲昵和可爱的意味。它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词汇组合使用,如“小姑娘人儿”、“小宝贝人儿”等。
“人儿”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简单,它是由“人”这个基本词汇加上后缀“儿”构成的,这种构词方式在汉语中很常见,用来增加词汇的亲切感和口语化。
在**文化中,“人儿”这个词汇体现了对年轻一代的关爱和呵护,尤其是在家庭和长辈对晚辈的称呼中,它传达了一种温馨和亲切的情感。
“人儿”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温暖和亲切。它让我联想到家庭中的温馨场景,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呵护。
在我的生活中,我经常听到长辈用“人儿”来称呼小孩子,尤其是在家庭聚会时,这种称呼让人感到特别亲切和温馨。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人儿”:
月光下的小人儿,
踏着轻盈的步伐,
在梦的花园里,
寻找着星星的踪迹。
“人儿”这个词汇让我联想到温馨的家庭场景,可以想象一个温暖的房间里,长辈在轻声细语地对小孩子说话,这种场景可以通过温馨的家居照片和柔和的音乐来表达。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kiddo”或“little one”,它们也带有亲昵和可爱的意味,但在使用上可能没有“人儿”在汉语中那么普遍。
“人儿”这个词汇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亲切和温暖的词汇,它不仅在口语中广泛使用,也在文学作品中起到增添情感色彩的作用。通过对这个词汇的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汉语表达中的重要性和灵活性。
1.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
2.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儿,孺子也。 、 《老子》第九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 《史记·循吏列传》-老人儿啼。 、 《苍颉篇》-男曰儿,女曰婴。 、 《列子·汤问》-见两小儿辩斗。
【组词】
儿女子、 儿剧、 儿话、 儿撬、 儿拜、 儿啼、 儿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