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8:33: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8:33:35
词汇“[人厄]”在中文中并不常见,也没有明确的标准定义。根据字面组合,“人厄”可以理解为“人的不幸”或“人的灾难”。由于这个词汇并不常见,以下分析将基于这种假设性的理解进行。
“人厄”可以解释为指代个人或群体遭遇的不幸或灾难。它强调的是这些不幸对人的直接影响。
由于“人厄”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描述某个角色的不幸遭遇,以增强故事的悲剧色彩。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会被使用,因为它听起来比较文雅和正式。
由于“人厄”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难以追溯。它可能是由“人”和“厄”两个字组合而成,其中“厄”字在古代汉语中意为灾难或不幸。
在**文化中,人们常常强调“天灾人祸”,其中“人祸”可以部分对应“人厄”的概念,指的是人为的灾难或不幸。
“人厄”这个词给人一种沉重和悲伤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生活中的不幸和挑战。
在日常生活中,我很少遇到需要使用“人厄”这个词的情况,因为它听起来比较正式和文学化。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人厄”来表达对生活苦难的深刻感悟:
在人厄的阴影下,
我们寻找光明的缝隙,
每一道伤痕,
都是成长的印记。
“人厄”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黑暗、沉重和悲伤的画面,如乌云密布的天空或沉重的脚步声。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人厄”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personal misfortune”或“individual disaster”可以传达相似的概念。
“人厄”这个词虽然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种表达个人或群体不幸遭遇的方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丰富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经历。
1.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
2.
【厄】
(厂卩会意。“厂”象山崖,“卩”象人在崖洞下卷曲身子不得伸展。本义:困厄,遭遇困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戹,隘也。从户,乙声,字亦作厄。 、 《苍颉篇》-厄,困也。 、 《诗·谷风》笺-厄难,勤苦之事也。 、 《易·解注》-能济其厄涣。 、 司马迁《报任安书》-仲尼厄而作《春秋》。
【组词】
厄气、 厄难、 厄困、 厄苦、 厄急
为难;迫害。
【引证】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两贤岂相厄哉?
【组词】
厄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