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48: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48:58
词汇“[厮舆]”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源自古代汉语。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厮舆]”进行深入分析:
“[厮舆]”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仆役或随从。在古代,它特指跟随在车马旁边服侍的人,即车夫或随从。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如诗词、史书或小说中,“[厮舆]”常用来描述贵族或官员的随从。在口语中,这个词已经很少使用,现代汉语中更常用“随从”、“仆人”等词汇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厮舆]”一词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厮”指的是仆役,“舆”指的是车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已经很少使用。
在古代**,社会等级分明,贵族和官员出行时,[厮舆]的存在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这个词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礼仪文化。
对于现代人来说,“[厮舆]”这个词可能会带来一种古朴、典雅的感觉,同时也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社会的等级森严和礼仪繁复。
由于“[厮舆]”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个人生活中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这个词。但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或研究古代文化时,可能会遇到并理解其含义。
在创作古代背景的小说或诗歌时,可以使用“[厮舆]”来增添历史氛围,例如:“[厮舆]前导,车马如龙,穿越古道,尘土飞扬。”
结合古代车马的图片或古代音乐,可以更好地理解“[厮舆]”的含义和背景。视觉上,可以想象古代官员出行的场景,听觉上,可以想象车马行进时的声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厮舆]”的词汇,但类似的概念在不同文化中都有体现,如欧洲中世纪的骑士随从。
“[厮舆]”是一个具有浓厚历史色彩的词汇,它不仅反映了古代汉语的特色,也承载了古代社会的文化信息。在现代汉语中,虽然不常用,但在学*和研究古代文化时,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1.
【厮】
(从广,斯声。广(yǎn),就山崖作成的房子。厂(hǎn)山石之崖。“斯”也有表义作用。《汉书·严助传》“厮舆之卒”。颜师古注:“厮,析薪者。”“斯、析”都有“劈开”义。本义:古代干粗活的男性奴隶或仆役;服杂役者)。
同本义。
【引证】
《史记·苏秦传》。正义:“谓炊烹供养杂役。”-厮徒十万。 、 《汉书·严助传》。注:“析薪者也。”-厮舆之卒。 、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厮役扈养,死者数百人。 、 《战国策·韩策》-料大王之卒,悉之不过三十万,而厮徒在其中矣。
2.
【舆】
(形声。从车,舁(yú)声。本义:车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车中受物之处。-舆,车舆也。 、 《考工记》-舆人为车。 、 《潜夫论》-木材…曲者宜为轮,直者宜为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