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37: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37:14
忐忑不定 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心情不安定,心神不宁,犹豫不决。字面意思可以拆解为“忐忑”和“不定”,“忐忑”表示心神不宁,“不定”表示不稳定或不确定。
忐忑不定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忐忑”一词在古代文献中已有出现,如《诗经》中就有“忐忐忑忑”的描述,意指心神不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固定为描述不安定心情的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忐忑不定常与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相对照,强调在决策和行动中保持内心的平和与稳定。
忐忑不定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紧张和不安,联想可能包括等待、焦虑、犹豫等情绪状态。
个人在面临重大决策或等待重要结果时,可能会经历忐忑不定的心情,这种情绪体验是普遍的。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深人静,心忐忑不定,月影婆娑,疑是故人来。”
忐忑不定可能让人联想到心跳加速的声音,或是夜晚的寂静中微弱的脚步声,这些都能增强这种不安定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on tenterhooks”或“uneasy”,虽然不完全等同,但都传达了一种不安定和紧张的情绪。
忐忑不定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种普遍的情感状态,还能在不同的语境和文化中找到共鸣。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能力,更好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心理状态。
济川被他们说得心中忐忑不定。
两道听了这话,心里~。
2. 【忑】 ——见“忐忑”(tǎntè)。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定】
(会意。从宀(mián),从正。“正”亦兼表字音。本义:安定;安稳)。
同本义,与“乱”或“动”相对。
【引证】
《说文》-定,安也。 、 《诗·大雅·桑柔》-靡所定处。 、 《诗·小雅·采薇》-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 《礼记·曲礼》-昏定而晨省。 、 《礼记·月令》-以待阴阳之所定。 、 《史记·留侯世家》-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 《资治通鉴》-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组词】
定迭、 定害、 定帖、 定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