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03: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03:56
词汇“方幅”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文雅和古风的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布料、纸张等的尺寸或面积。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方幅”进行深入分析。
“方幅”字面意思是指方形的一块布料或纸张,通常用来描述其大小或面积。在古代文献中,也常用来指代书信、文章等的篇幅。
“方幅”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方”指方形,“幅”原指布料的宽度,后引申为面积或尺寸。在古代文献中,常用来形容书信、文章等的篇幅,如《文选·陆机〈文赋〉》:“方幅之内,翰墨之林。”
在古代**,书信和文章的篇幅往往被赋予特殊的文化意义,“方幅”一词的使用体现了对文字和书写的尊重。
“方幅”一词给人以古典、雅致的感觉,联想到古代文人墨客的书信往来,充满了文化韵味和历史感。
在现代生活中,“方幅”一词较少使用,但在特定的文化活动或传统手工艺中,如制作传统服饰或书写传统书信时,可能会用到。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一纸方幅,墨香四溢,字字珠玑,情深意长。”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块方形的丝绸或纸张,平整光滑,边缘整齐;结合音乐,可能会联想到古筝的悠扬旋律,与“方幅”的古典韵味相呼应。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quare piece”或“square sheet”,但在文化内涵和使用频率上与“方幅”有所不同。
“方幅”是一个充满文化底蕴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但它体现了汉语的丰富性和历史深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语言的多样性和表达的深度。
1.
【方】
(象形。下从舟省,而上有竝头之象。故知并船为本义。本义:并行的两船;泛指并列;并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方,併船也。象两舟总头形。 、 《尔雅》。李注:“竝两船曰方舟。”-大夫方舟。 、 《庄子·山木》-方舟而济于河。 、 《仪礼·乡射礼》。注:“犹併也。”-不足方。 、 《国语·齐语》-方舟设泭。 、 《诗·周南·汉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 《资治通鉴》-操军方连战舰,首尾相接。 、 《史记·郦食其列传》-蜀汉之粟,方船而下。
【组词】
方轨、 方轩
2.
【幅】
(形声。从巾,畐(fú)声。从“巾”表示与布帛有关。声符“畐”训“满”(参“福”字条),在字中亦兼有表义作用。布帛的宽度(广)与“满”有相通之处,故可以引申。本义: 布帛的宽度)。
同本义。古制一幅为二尺二寸。今为布帛、呢绒等宽度的通称。
【引证】
《说文》-幅,布帛广也。 、 《汉书·食货志》-布帛二尺二寸为幅。 、 《仪礼·士丧礼》。注:“半幅一尺,终幅二尺。”-半幅终幅。 、 《诗·小雅·采菽》。注:“邪缠束,故名邪幅。”-邪幅在下。 、 《后汉书·符融传》。注:“以一幅为之。”-幅巾。
【组词】
单幅,双幅;宽幅的白布;幅裂、 幅巾、 幅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