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03: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03:53
词汇“征聚”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古老或专业性较强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征”通常指征召、征集,而“聚”则指聚集、集合。因此,“征聚”可以理解为征集并聚集某物或某人。
“征聚”的基本含义是征集并聚集,通常用于指征集人员、物资或其他资源,并将其集中起来。
“征聚”的词源较为古老,可能源自古代军事或政治活动中的用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范围可能有所缩小,主要集中在特定的专业领域。
在中国古代,征聚士兵和民夫是常见的政治和军事行为,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组织方式和动员能力。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可能更多地与应急管理和资源调配相关。
“征聚”可能带有一种紧迫和动员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需要迅速集合资源和人员的场景。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参与社区服务或志愿者活动时,可能会遇到类似的征集和聚集行为。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征聚”来描绘一种集结和动员的氛围,如: “星辰征聚,夜空如织, 勇士集结,战鼓隆隆。”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群人或物资被迅速集结的场景;结合音乐,可以选择激昂的进行曲来增强征聚的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词汇来描述征集和聚集的行为,但其具体表达和使用情境可能有所不同。
“征聚”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太常用,但在某些专业领域和特定情境下仍然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了解这个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汉语的丰富性和历史变迁。
1.
【征】
(形声。从彳(chì),正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甲骨文从彳,从足。本义:到很远的地方去,远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徴,正行也。从辵,正声。或从彳。 、 《尔雅》-征,行也。 、 《易·大壮》-壮于趾征凶。 、 《诗·小雅·小宛》-而月斯征。 、 《左传·襄公十三年》。注:“谓巡狩征行。”-先王卜征五年。 、 《诗·召南·小星》-肃肃宵征,夙夜在公。 、 古乐府《木兰词》-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 唐·李白《送友人》-孤蓬万里征。
【组词】
征鼙、 征衣、 征客、 征鸟、 征盖、 征夫
2.
【聚】
(形声。小篆,下面是三个人,表示人多;上面的“取”,作声符。本义:村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邑落曰聚,今曰邨,曰镇,北方曰集皆是。-聚,会也。 、 《史记·五帝纪》-一年而所居成聚。 、 《史记·平帝纪》-聚曰序。 、 《后汉书·王扶传》。注:“小于乡曰聚。”-所止聚落化其德。 、 刘向《说苑》-乡聚里中人哀而救之。 、 枚乘《上书谏吴王》-禹无十户之聚,以王诸侯。
【组词】
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