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47: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47:09
“正直公平”是一个复合词汇,由“正直”和“公平”两个词组成。其中,“正直”指的是人的行为诚实、不欺骗、不歪曲事实;“公平”则指的是处理事情时不偏袒任何一方,公正无私。结合起来,“正直公平”强调的是在行为和决策中既诚实又公正。
在文学作品中,“正直公平”常用来形容主角的性格或行为,如在描述一个法官、律师或政治家的角色时。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词来赞扬某人的行为或决策。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政治和商业,这个词强调了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如“公正无私”更强调无私,“廉洁奉公”更强调廉洁。反义词则完全相反,强调的是偏袒和不诚实。
“正直”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强调直率和诚实;“公平”则源于对平等和公正的追求。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两个词的含义逐渐丰富,特别是在法律和道德领域中,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许多文化中,“正直公平”被视为高尚的品德,特别是在强调法治和道德的社会中。例如,在西方文化中,这种价值观常常与正义和法律联系在一起。
这个词通常带有一种积极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诚实、可靠和值得信赖的形象。它鼓励人们在面对诱惑时保持原则,做出公正的决策。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见证过一个朋友在面对利益冲突时,依然坚持正直公平的原则,这让我深刻理解了这一价值观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纷扰的世界里,正直公平如明灯,照亮前行的道路,指引迷途的灵魂。”
想象一个法官敲击法槌的画面,或是听到一首强调正义和公平的歌曲,这些都能唤起“正直公平”的联想。
在不同文化中,“正直公平”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价值观——诚实和公正——是普遍认可的。
“正直公平”是一个在多个领域都极为重要的词汇,它不仅体现了个人品德,也是社会和谐与进步的基石。在我的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对于塑造我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具有重要意义。
我平日所行正直公平,所断之事并无冤枉。
如今为官做吏的人,贪爱的是钱财,奉承的是富贵,把那“~”四字撇却东洋大海。(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1.
【正】
(指事。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本义:不偏斜,平正)。
同本义。
【引证】
《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 、 《吕氏春秋·君守》。注:“正,直也。”-有绳不以正。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稍稍正坐。 、 清·姚鼐《登泰山记》-泰山正南。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正则无景。 、
【组词】
正门;正厅;正殿;正宫;正所儿、 正阳、 正锋、 正院、 正分、 正胁、 正位、 正东;正上方;正前方;正南;正交;正情
2.
【直】
(会意。小篆字形,从L(yǐn),从十,从目。徐锴:“L,隐也,今十目所见是直也。”本义:不弯曲,与“枉”、“曲”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直,正见也。 、 《荀子·劝学》-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 《左传·襄公七年》-正直为正,正曲为直。 、 《书》-木曰曲直。 、 《易·说卦》-巽为绳直。 、 《礼记·月令》-先定准直。 、 吴均《与朱元思书》-争高直指。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
3.
【公】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公,平分也。 、 《韩非子·五蠹》-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 、 《春秋·元命苞》-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 、 《贾子·道术》-兼覆无私谓之公。 、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组词】
公气、 公素、 公洁、 公慎、 公诚
4.
【平】
(指事。小篆字形, 从于, 从八。“于”是气受阻碍而能越过的意思, “八”是分的意思, 气越过而能分散, 语气自然平和舒顺。本义: 语气平和舒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平,语平舒也。 、 《诗·小雅·伐木》-终和且平。 、 《素问·调经论》-神气乃平。
【组词】
平典、 平度、 平气、 平远、 平愉、 平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