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07: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07:22
“变本加厉”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变得比原来更加严重”。它通常用来形容某种行为、情况或问题不仅没有得到改善,反而变得更加严重或恶化。
“变本加厉”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源自**古代的文献。其中,“变本”指的是改变原来的状态,“加厉”则是指变得更加严厉或严重。这个成语在历史上一直用来描述情况的恶化。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常用于警示人们不要让问题恶化,强调及时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在社会背景中,它也常被用来批评那些不负责任的行为或政策。
这个成语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因为它描述的是问题的恶化。联想上,可能会想到一些社会问题、个人困境或不良后果。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次工作压力变本加厉的情况,最终导致我需要寻求外部帮助来应对。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色渐深,忧愁变本加厉,星辰也黯然失色。”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乌云密布的天空或黑暗的森林;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沉重的雨声或低沉的风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escalate”或“worsen”,但它们没有“变本加厉”这个成语所包含的深刻文化内涵。
“变本加厉”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表达,它不仅描述了问题的恶化,还强调了及时干预的重要性。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对于提升语言的精确性和表达的深度至关重要。
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
断句取义是在一句两句里拉出一个两个字来发挥,比起断章取义,真是~了。
南朝梁武帝萧衍的长子萧统编撰我国最早的文学总集《文选》,收录从周代到六朝的文学作品,成为当时知识分子必修课本。他认为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与升华,犹如冰是水凝成,但它又变本加厉,比水冷得多一样
1.
【变】
(形声。从攴(pū),孌(luán)声。本义:变化,改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变,更也。 、 《小尔雅》-变,易也。 、 《白虎通》-变者,非常也。 、 《易·系辞》-一阖一辟谓之变。 、 《吕氏春秋·察今》-病变而药不变。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 《三国志·诸葛亮传》-无下有变…百姓熟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不得已,变姓名。
【组词】
变文协韵、 天气突变;巨变、 变豹、 变宫
2.
【本】
(指事。小篆字形,从“木”,下面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指明树根之所在。本义:草木的根或靠根的茎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本,木下曰本。 、 《诗·大雅·荡》-本实先拨。 、 《左传·昭公元年》-木水之有本原。 、 《国语·晋语》-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 、 《论衡·吉验》-是岁,有禾生景天中,三本一茎九穗。 、 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组词】
水有源,木有本;本干
3.
【加】
(会意。从力,从口。本义:添枝加叶说假话、虚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加,语相增加也。 、 《左传·襄公十三年》-君子称其功以加小人。 、 《论语》-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 、 《左传·庄公十年》-弗敢加也。
【组词】
加叶添枝、 加诸、 加诬
4.
【厉】
(是“砺”的本字。从厂(hàn),象山崖形,表示与山石有关。本义:磨刀石)。
同本义。
【引证】
、 《诗·大雅》。陆德明《经典释文》:“厉,本又作砺。”-涉渭为乱,取厉取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