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48: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48:43
暖水袋 是一种用于保暖的器具,通常由橡胶或塑料制成,内部可以充入热水,通过热传导来提供温暖。它的基本功能是在寒冷的环境中为人体提供舒适的热量,常用于缓解疼痛、保暖或作为热敷工具。
暖水袋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暖”和“水袋”两个词组成,分别表示温暖和装水的袋子。随着材料和技术的进步,暖水袋的材质从最初的橡胶发展到现在的多种塑料和硅胶材料。
在许多文化中,暖水袋被视为一种传统的保暖工具,尤其在寒冷的地区。它不仅用于个人保暖,还常用于医疗和康复。在一些家庭中,暖水袋甚至成为了一种情感的象征,代表着关怀和温暖。
暖水袋给人带来温暖和舒适的感觉,常常与家的温馨、亲人的关怀联系在一起。它能够缓解身体的疼痛和不适,给人带来心理上的安慰。
在我小时候,冬天家里总是备有几个暖水袋。每当寒冷的夜晚,妈妈会提前帮我准备好暖水袋,让我能够温暖地入睡。这种温暖的记忆至今仍然让我感到温馨和安心。
在诗歌中,暖水袋可以被用来象征温暖和安慰:
在寒冷的冬夜, 暖水袋静静地躺着, 传递着家的温暖, 抚慰着疲惫的心灵。
暖水袋的视觉联想通常是柔软的橡胶或塑料袋,充满热水的样子。听觉上,可能会有水流动的声音,或者是暖水袋被挤压时发出的轻微声响。
在不同文化中,暖水袋的功能和使用方式大致相同,但在某些地区,可能会有特定的名称或材质上的差异。例如,在某些亚洲国家,暖水袋可能被称为“热水袋”或“暖宝宝”。
暖水袋作为一种常见的保暖工具,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还在文化和情感层面具有特殊的意义。通过对暖水袋的学习和分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它在语言表达和文化交流中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1.
【暖】
(形声。从日,爰(yuán)声。“煗”,从火,耎(ruǎn)声。本义:温度不冷也不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煗、作暖。-煖,温也。 、 《国语·鲁语上》-海多大风,冬煗。 、 《汉书·系传上》-孔席不煗。 、 《礼记·王制》-七十非帛不煖。 、 《韩非子·有度》-清暖寒热,不得不救。 、 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早莺争暖树。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狐裘不暖。 、 唐·杜牧《阿房宫赋》-歌台暖响。 、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春江水暖鸭先知。
【组词】
暖谷、 暖阳阳、 暖景、 暖丝、 暖煦、 暖意、 暖炉、 暖霁
使温暖。
【引证】
李直夫《虎头牌》-到来日牵羊担酒,与叔父暖痛去。
【组词】
暖心话、 暖耳、 暖酒、 把手暖一暖;兄弟情谊暖胸怀
2.
【水】
(象形。甲骨文字形。中间像水脉,两旁似流水。“水”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水的字,或表示江河或水利名称,或表示水的流动,或水的性质状态。本义:以雨的形式从云端降下的液体,无色无味且透明,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分子式为 H2O,是一切生物体的主要成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水,准也。 、 《释名》-水,准也。准,平也。天下莫平于水。 、 《淮南子·天文》-积阴之寒气为水。 、 《书·洪范》-五行一曰水。 、 《左传·桓公元年》-凡平原出水为大水。 、 《礼记·曲礼》-水曰清滌。 、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组词】
水铫、 水头儿、 水湿、 水蛊病、 水中丞、 水落归槽、 水喷桃花、 水镜先生、 水陆杂陈、 水廓、 水涡、 水馆
3.
【袋】
(形声。从衣,代声。本义:有口的盛器,囊属。也指衣袋) 同本义。
【引证】
《南史·羊鸦仁传》-羊骨杂他骨,作五袋盛之。
【组词】
网袋;塑料袋;旅行袋;工具袋;子弹袋;烟叶袋;水泥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