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12 10:15: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10:15:33
词汇“挑皮”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可能是一个方言词汇或者是打字错误。为了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我们可以假设“挑皮”是“调皮”的误写,因为“调皮”是一个更为常见的词汇,且与“挑皮”在发音上相近。以下是对“调皮”的分析:
“调皮”的字面意思是指行为顽皮、不守规矩,常常带有一定的幽默和机智。基本含义是指某人或某动物的行为不按常理出牌,喜欢恶作剧或者开玩笑,但通常不会造成真正的伤害。
“调皮”一词源于汉语,历史悠久,具体词源不详。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不同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人们对“调皮”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有所不同。
在**文化中,调皮的孩子往往被认为是聪明和有创造力的,但同时也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学会规矩和礼貌。
“调皮”通常带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无忧无虑的童年和充满活力的生活态度。
在个人生活中,调皮的行为可以增进人际关系,创造愉快的氛围,但也需要注意分寸,避免过度而引起反感。
在诗歌中,可以将“调皮”融入描述自然景物的句子中,如“春风调皮地拂过柳枝,轻抚着嫩绿的叶片。”
调皮的行为往往让人联想到活泼的画面和欢快的声音,如孩子们在公园里追逐嬉戏的场景和笑声。
在不同文化中,“调皮”可能有不同的表达和接受程度。例如,在西方文化中,调皮的孩子可能被视为有个性和创造力。
“调皮”是一个富有情感色彩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种行为特征,也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态度和期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调皮”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添语言的趣味性。
1.
【挑】
(形声。从手,兆声。本义:挑拨,挑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挑,挠也。 、 《庄子·太宗师》-挠挑无极。 、 《汉书·高帝纪》-汉王欲挑战。 、 《史记·司马相如传》-故相如以琴心挑之。 、 《文选·枚乘·七发》。注:“窕当为挑。史记曰:‘目挑心招’。张晏汉书注曰:‘挑,娆也。’”-目窕心与。 、 《列子·杨朱》-媒而挑之。
【组词】
挑三豁四、 挑头子、 挑眼、 挑茶斡刺、 挑缀、 挑拨弄火、 挑引、 挑泛、 挑招、 挑狎、 挑情、 挑发、 挑谑
2.
【皮】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是个口,表示兽的头;一竖表示身体;右边半圆表示已被揭起的皮;右下表手。“皮”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用手剥兽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皮,剥取兽革者谓之皮。 、 《广雅》-皮,剥也。 、 《战国策·韩策》-皮面抉眼。 、 《释名》-皮瓠以为蓄。
【组词】
皮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