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2 00:46: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00:46:38
“成性”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某种特质或*惯已经形成,成为一个人或事物的固有属性。基本含义是指某种行为、性格或特征已经固定下来,难以改变。
在文学中,“成性”常用于描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他懒惰成性”。在口语中,它可以用来形容某种*惯或行为模式,如“他抽烟成性”。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成性”可能指某种心理状态或行为模式已经根深蒂固。
同义词中,“性”强调惯的养成,“惯性”强调行为的持续性,“固有”强调内在的属性,“根深蒂固”强调难以改变的程度。反义词中,“易变”强调容易改变,“可塑”强调可塑性,“未成形”强调尚未形成固定模式。
“成性”一词源于汉语,由“成”和“性”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成”有完成、形成的含义,“性”指性质、本性。随着语言的发展,“成性”逐渐用来描述某种特质或*惯的形成和固定。
在*文化中,“成性”常与人的道德修养和行为惯相关联。例如,儒家文化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修身”就涉及培养良好的*惯和性格,使之成为“成性”。
“成性”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种负面情感,因为它常用于描述不良*惯或特质。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它也可以用于正面描述,如勤奋成性,这时会带来积极的情感反应。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一个朋友,他拖延成性,总是最后一刻才完成任务。这让我意识到“成性”对个人行为和结果的深远影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成性”:
晨曦初露,勤奋成性,
日复一日,耕耘不息。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重复某种行为,如每天早晨在同一地点跑步,形成了一种“成性”的行为模式。听觉上,可以联想到重复的脚步声,象征着*惯的形成。
在英语中,“成性”可以对应为“ingrained”或“habitual”。例如,“He is ingrained in his laziness”(他懒惰成性)。这些词汇在不同文化中都有类似的含义,强调某种特质或*惯的固定性。
通过对“成性”这个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描述惯和特质方面的丰富含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成性”可以帮助更准确地传达某种行为或性格的固定性和难以改变的特性。
1.
【成】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即“杵”)。“斧”、“杵”具备就可以做成事情。本义:完成,成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成,就也。 、 《国语·周语》-成德之终也。 、 《太元元错》-成者功就不可易也。 、 《书·益稷》-箫韶九成。 、 《仪礼·少牢礼》-祝告曰利成。 、 《周礼·司书》-及事成。 、 《后汉书·列女传》-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
【组词】
落成
2.
【性】
(形声。从心,生声。本义:人的本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性,人之阳气性善者也。 、 《广雅》-性,质也。 、 《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 、 、 《荀子·性恶篇》-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 、 《白虎通》-五性者何?仁义礼智信也。 、 《论语·阳货》-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 《荀子·正名篇》-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
【组词】
性根、 性行、 性气、 个性、 禀性、 性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