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34: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34:12
动粗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采取粗暴的行为,通常涉及身体上的暴力或言语上的侮辱。基本含义是指在冲突或不满的情况下,使用武力或粗鲁的语言来解决问题或表达情绪。
动粗 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动”(行动)和“粗”(粗暴)两个字组成。在汉语中,这类复合词的使用历史悠久,用以描述具体的动作或行为。
在**文化中,动粗通常被视为不文明和不理智的行为,与和谐社会的价值观相悖。在社会背景中,动粗可能与法律问题、道德评判和个人形象有关。
动粗这个词汇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如恐惧、厌恶或不安。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暴力场景、冲突和伤害。
在日常生活中,动粗可能出现在家庭纠纷、街头斗殴或职场冲突中。个人经历中,可能有过劝阻他人动粗或自己避免动粗的经历。
在诗歌中,动粗可以被用来象征内心的冲突或社会的动荡:
“在沉默的夜里,动粗的声音 打破了宁静,唤醒了沉睡的灵魂。”
动粗可能让人联想到拳击比赛的画面,或是警笛声和尖叫声。视觉上,可能是一幅描绘暴力冲突的画作或电影场景。
在英语中,动粗可以对应词汇如“act violently”或“use force”。不同文化对动粗的接受度和处理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动粗这个词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描述了一种行为,还反映了社会对暴力行为的普遍态度和处理方式。通过对动粗的学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在不同情境下使用和避免使用暴力。
1.
【动】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动,作也。 、 《易·彖传》。虞注:“震也。”-动而健。 、 《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效天下之动者也。 、 《孟子》。注:“作也。”-将终岁勤动。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寨中人蜷伏不少动。
【组词】
按兵不动;动着、 动止、 动烦、 动转
2.
【粗】
(形声。从米,且声。本义:糙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粝米也。禾黍粟十六斗大半斗为米一斛。-粗,疏也。 、 《左传》-粮则无矣,麤则有之。
【组词】
粗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