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0:32: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0:32:41
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是一种落叶乔木,属于杨柳科杨属。它的字面意思是指一种表面有毛状物的白色杨树。毛白杨在中国广泛分布,尤其在华北、西北地区常见,是重要的造林树种之一。
“毛白杨”一词直接来源于其植物学特征,即树皮和叶片上的毛状物以及树干的颜色。在古代文献中,毛白杨可能被描述为“白杨”或“毛杨”,随着植物学的发展,其名称逐渐固定为“毛白杨”。
在中国文化中,毛白杨常与北方的自然环境和农村生活联系在一起,象征着坚韧和生命力。在社会背景中,毛白杨因其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而被重视,是国家林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毛白杨给人以坚韧、朴素和自然的联想。它那即使在恶劣环境中也能生长的特性,常常让人联想到不屈不挠的精神。
在个人经历中,毛白杨可能与童年的乡村记忆、学校周围的绿化带或是家乡的风景联系在一起,成为情感寄托的一部分。
在诗歌中,毛白杨可以被描绘为:
毛白杨,立于风中, 枝条如剑,指向苍穹。 冬雪覆盖,春芽萌动, 生命的赞歌,响彻云空。
毛白杨的图片常展示其独特的树形和叶片,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在听觉上,风吹过毛白杨的叶片,发出沙沙声,给人以宁静和安详的感觉。
在不同文化中,毛白杨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其作为快速生长树种的特性在世界各地都有类似的树种被研究和利用。
毛白杨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
1.
【毛】
(象形。金文字形。“毛”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毛”的字多与皮毛有关。本义:眉毛、头发、兽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毛,眉发之属及兽毛也。 、 《礼记·檀弓》。注:“二毛,鬓发斑白。”-不获二毛。 、 《周礼·司仪》-王燕则诸侯毛。 、 《素问·欬论》-皮毛者,肺之合也。 、 《周礼·大司徒》-其动物宜毛物。 、 《周礼·校人》-毛马而颁之。 、 《诗·小雅·信南山》-以启其毛。 、 《左传·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焉傅? 、 《韩非子·五蠹》-胚不生毛。 、 《汉书·李广苏建传》-与旃毛并咽。 、 唐·李朝威《柳毅传》-大小毛角。 、 《资治通鉴·唐纪》-矢如猬毛。 、 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组词】
毛女、 毛连、 刚毛、 毫毛、 毛笔、 毛羽、 毛戴、 毛脉、 毛悚、 毛蓬蓬、 毛楂楂、 毛发不爽、 毛耸
2.
【白】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日光上下射之形,太阳之明为白,从“白”的字多与光亮、白色有关。本义:白颜色)。
同本义。古人用以代表西方、秋季、金、肺等。
【引证】
《说文》-白,西方色也。殷用事物色白。 、 《庄子·人间世》-虚室生白。 、 《庄子·知北游》-若白驹之过隙。 、 《汉书·贾谊传》-白昼大都之中。 、 《庄子·马蹄》-白玉不毁,孰为圭璋。 、 《庄子·渔父》-须眉交白。 、 《诗·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 《荀子·荣辱》-目辨白黑美恶。 、 《战国策·燕策》-太子及宾客知其一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组词】
雪白、 白衣
3.
【杨】
(形声。从木,昜(yáng)声。本义:植物名。落叶乔木)。
杨柳科杨属植物的泛称。
【引证】
《说文》-杨,杨木也。 、 《尔雅》-杨,蒲柳。 、 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杨与柳别。杨,枝劲脆而短,叶圆阔而尖;柳,叶长而狭,枝软而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