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13: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13:53
“垂垂”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用来形容物体或状态逐渐向下垂落的样子。字面意思是指物体因重力作用而下垂,或者形容某种状态逐渐衰退、衰弱。
“垂垂”一词的词源较为古老,最早见于古代汉语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从形容物体下垂到形容状态衰退。
在**文化中,“垂垂”常与衰老、衰退等概念联系在一起,反映出人们对时间流逝和生命衰老的感慨。
“垂垂”一词常带有一种哀愁、沧桑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用“垂垂”来形容家中窗帘因长时间未清洗而显得有些下垂的样子。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垂垂柳枝拂水面,轻风送来春意浓。”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面:一位老人垂垂地坐在公园的长椅上,夕阳的余晖洒在他身上,给人一种宁静而哀伤的感觉。
在英语中,“垂垂”可以对应为“drooping”或“hanging low”,但其情感色彩和文化内涵可能有所不同。
“垂垂”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情感和文化内涵,能够生动地描绘出物体或状态的下垂样子。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类词汇有助于提升语言的细腻度和表达的丰富性。
1.
【垂】
(形声。从土,(chuí)声。本义:边疆)。
边疆;边境。 同: 陲
【引证】
《说文》。按,下垂的垂,说文作垂。-垂,远边也。 、 《广韵》-垂,疆也。 、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寡人无良边垂之臣。 、 《战国策·秦策四》-今大国之地,半天下有二垂。 、 曹植《白马篇》-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 《荀子·臣道》-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
2.
【垂】
(形声。从土,(chuí)声。本义:边疆)。
边疆;边境。 同: 陲
【引证】
《说文》。按,下垂的垂,说文作垂。-垂,远边也。 、 《广韵》-垂,疆也。 、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寡人无良边垂之臣。 、 《战国策·秦策四》-今大国之地,半天下有二垂。 、 曹植《白马篇》-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 《荀子·臣道》-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