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44: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44:00
牵巾: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一种传统的婚礼仪式,其中新郎和新娘各自手持一条红色或彩色的丝巾(巾)的一端,象征着两人的结合和未来的共同生活。这个仪式强调了婚姻的联结和双方的责任。
牵巾这一*俗源远流长,具体词源难以考证,但它反映了古代对婚姻的重视和仪式感。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现代婚礼形式多样,但牵巾作为传统元素仍被保留。
在**文化中,牵巾象征着夫妻间的紧密联系和共同承担的责任。它不仅是一种仪式,也是对婚姻承诺的象征。
牵巾给人以温馨、浪漫和承诺的联想。它唤起人们对爱情和家庭的美好憧憬。
在个人生活中,牵巾可能是一个特别的日子里的重要记忆,如参加朋友的婚礼或自己的婚礼。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牵巾一牵,情深似海;红线两端,共度春秋。”
视觉上,牵巾让人联想到红色丝巾和婚礼的喜庆场景。听觉上,可能伴随着婚礼进行曲或祝福的话语。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婚礼仪式可能使用不同的物品或形式,如西方的戒指交换。
牵巾作为一个词汇和仪式,不仅承载了文化传统,也体现了人们对婚姻的重视和美好愿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文化背景和情感表达。
1.
【牵】
(形声。从牛,“冖”象牵牛的绳,玄声。本义:牵牛)。
同本义。引申为牵拉。
【引证】
《说文》-牵,引前也。 、 《广雅》-牵,引也。 、 《周礼·宰夫》。司农注:“牲牢可牵而行者。”-飱牵。 、 《周礼·牛人》。注:“牵傍,在辕外輓牛也。人御之,居其前曰牵,居其傍曰傍。”-与其牵傍。 、 《易·夬》-牵牛悔亡。 、 《孟子·梁惠王上》-牵牛而过堂下者。 、 唐·杜甫《兵车行》-牵衣顿足拦道哭。 、 白居易《卖炭翁》-回车叱牛牵向北。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攀草牵棘。
【组词】
牵笼、 牵红、 牵扭、 牵役、 牵拖、 牵拉
2.
【巾】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布巾下垂之形。本义:佩巾,拭布,相当于现在的手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巾,佩巾也。 、 《仪礼·士冠礼》-沐巾一。 、 《礼记·内则》-盥卒授巾。 、 《仪礼·士丧礼》-布巾环幅不凿。 、 《仪礼·特牲馈食礼》-静其巾幂。 、 《战国策·魏策》-儿女共沾巾。 、 宋·张俞《蚕妇》-归来泪满巾。 、 清·林觉民《与妻书》-巾短情长。
【组词】
花巾;小丝巾;巾栉、 巾帚、 巾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