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3:15: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3:15:26
词汇“牵掣”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频率较低。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牵掣”字面意思是指牵引、拉扯,通常用来形容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在物理学或工程学中描述力的传递或影响。
在文学作品中,“牵掣”可能用来形容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或相互影响。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几乎不使用。在专业领域,如物理学或机械工程中,可能会用到这个词来描述力的传递。
“牵掣”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牵”和“掣”两个字组成,这两个字在古代汉语中都有牵引、拉扯的意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范围逐渐缩小,主要在专业领域中使用。
在**的传统文化中,“牵掣”可能与阴阳五行理论中的相互作用有关,但在现代社会中,这个词的文化意义已经不明显。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牵掣”可能带来一种束缚或限制的感觉,因为它涉及到力量的相互作用和限制。
由于“牵掣”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很少有机会使用或遇到这个词汇。
在创作中,可以将“牵掣”用于描述复杂的情感关系或物理现象,例如在科幻小说中描述外星生物的特殊能力。
由于“牵掣”涉及到力的作用,可以联想到机械装置的**,或者是自然界中物体相互作用的场景。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牵掣”的词汇,但类似的物理概念会有相应的表达方式。
“牵掣”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词汇,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不常用,但在特定的学科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了解这个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理世界中的相互作用。
1.
【牵】
(形声。从牛,“冖”象牵牛的绳,玄声。本义:牵牛)。
同本义。引申为牵拉。
【引证】
《说文》-牵,引前也。 、 《广雅》-牵,引也。 、 《周礼·宰夫》。司农注:“牲牢可牵而行者。”-飱牵。 、 《周礼·牛人》。注:“牵傍,在辕外輓牛也。人御之,居其前曰牵,居其傍曰傍。”-与其牵傍。 、 《易·夬》-牵牛悔亡。 、 《孟子·梁惠王上》-牵牛而过堂下者。 、 唐·杜甫《兵车行》-牵衣顿足拦道哭。 、 白居易《卖炭翁》-回车叱牛牵向北。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攀草牵棘。
【组词】
牵笼、 牵红、 牵扭、 牵役、 牵拖、 牵拉
2.
【埭】
堵水的土坝。
【引证】
《晋书·谢安传》-及到新城,策埭于城北。
【组词】
埭岸、 埭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