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43: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43:21
多愁善感: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形容一个人情感丰富,容易感到忧愁和感伤。它通常用来描述那些对周围环境、人际关系或艺术作品等敏感,容易产生情感波动的人。
“多愁善感”这个词汇源自**古代文学,特别是在诗词中常见。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被广泛应用于现代汉语中,用来描述人的情感状态。
在**文化中,多愁善感往往与文人墨客的形象联系在一起,如古代的诗人、词人。这种情感状态在文学创作中被视为一种美的表现,但在现实生活中,过度多愁善感可能被视为不切实际或缺乏行动力。
这个词让我联想到雨天、孤独的图书馆角落、泛黄的诗集和淡淡的忧伤。它唤起了一种内省和沉思的情感,让人思考生活中的美好与哀愁。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个多愁善感的朋友,她对周围的一切都异常敏感,这使得她在人际交往中有时显得过于脆弱。然而,她的这种特质也使她成为了我们朋友圈中的情感支柱,总能用她细腻的情感去理解和安慰他人。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雨滴轻敲窗棂,
多愁善感的夜,
泛起层层涟漪,
在心湖深处荡漾。
在英语中,“melancholic”或“sentimental”可以与“多愁善感”相对应,但“melancholic”更侧重于忧郁,而“sentimental”则更强调怀旧和感伤。
“多愁善感”这个词汇在我对情感和文学的理解中占有重要位置。它不仅描述了一种情感状态,也反映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思想。
多情善感自难忘,只有风流共古长。
过去,我~,看什么都没有意思;父母对我不好,引起我对世界上一切都憎恨。
1.
【多】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二“夕”。表示数量大。本义:多,数量大,与“少”、“寡”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多,重也。从重夕,会意。重夕为多,重日为叠。 、 《尔雅·释诂》-多,众也。 、 《诗·邶风·旄丘》-何多日也。 、 《史记·五帝纪》。索隐:“大也。”-与为多焉。 、 《荀子·致仕》-宽裕而多容。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组词】
多次;多分、 多士、 多感、 多口、 多般、 多口可、 多花、 多许
2.
【愁】
(形声。从心,秋声。字亦作“愀”。本义:忧虑,发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愁,忧也。 、 《礼记·哀公问》-孔子愀然作色而对。 、 《荀子·脩身》-见善愀然。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哀而不愁,乐而不荒。 、 李白《菩萨蛮》-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 辛弃疾《菩萨蛮》-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胡。 、 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组词】
不愁吃,不愁穿;愁坐、 愁思、 愁绝、 愁怀勃勃、 愁海
3.
【善】
(会意,从言,从羊。言是讲话。羊是吉祥的象征。本义:吉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善,吉也。 、 《汉书·翼奉传》-来者以善日邪时,孰与邪日善时?
【组词】
善时、 善祥、 善征、 善日
4.
【感】
假借为“撼”。摇动。
【引证】
枚乘《七发》-夏则雷霆,霹雳之所感也。
【组词】
感突、 无感、 感帨、 感移、 感动
假借为“憾”。怨恨。
【引证】
《左传·昭公十一年》。注:“楚常恨其不服顺。”-王贪而无信,唯蔡于感。 、 《汉书·张安世传》-何感而上书归卫将军富平侯印?
【组词】
释感、 怀感、 感恨、 感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