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14: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14:00
“倒持泰阿”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倒拿着泰阿剑”。泰阿剑是**古代传说中的一把名剑,出自《庄子·说剑》。成语“倒持泰阿”比喻做事颠倒错乱,不按常规或道理行事,导致事情失败或陷入困境。
“倒持泰阿”出自《庄子·说剑》,原文是“倒持泰阿,授人以柄”,比喻做事不慎,反而使自己处于不利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逐渐被用来形容各种形式的错误行为或决策。
在**传统文化中,剑象征着权力和正义。因此,“倒持泰阿”不仅指行为上的错误,也隐含了对权力和正义的误用或滥用。
这个成语给人以警示和反思的情感反应,提醒人们在行动前要三思而后行,避免因错误决策而导致的后果。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因为管理不善而导致项目失败的案例,当时团队成员的行为可以用“倒持泰阿”来形容。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倒持泰阿剑,月光下,错乱的影子,映照着迷失的灵魂。”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倒拿着一把闪亮的剑,周围是混乱的场景,背景音乐是紧张的弦乐,这样的视觉和听觉联想强化了“倒持泰阿”所表达的混乱和错误。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hooting oneself in the foot”,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因错误行为而自陷困境的意思。
“倒持泰阿”是一个富有警示意义的成语,提醒我们在决策和行动时要谨慎,避免因错误而导致的不利后果。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深度和魅力。
倒持泰阿,授楚其柄。
二子以爱姬示人,掇丧身之祸。所谓~,授人以柄。
1.
【倒】
上下、前后颠倒。
【引证】
《礼记·曲礼》-倒筴侧龟于君前。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倒影江中。
【组词】
倒序、 倒用印、 倒错、 倒景、 倒三不着两
向相反方向移动。
【引证】
李贺《秦王饮酒》-酒酣渴月使倒行。
【组词】
倒车;倒回、 倒兵、 倒仰、 倒跟脚
2.
【持】
(形声。从手,寺声。本义:拿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持,握也。 、 《礼记·射义》-持弓矢审固。 、 《国语·越语》-有持盈。 、 晋·干宝《干将莫邪》-客持头往见楚王,王大喜。 、 《战国策·燕策》-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组词】
持仗、 持斧操斤、 持笔;持戟
3.
【泰】
(形声)。
同本义。
【引证】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泰,亦作汰。疑泰、太、汰三形实同字。
4. 【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