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19: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19:53
词汇“[毋类]”在中文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似乎没有确切的定义和广泛的使用记录。因此,我将基于假设的情况来分析这个词汇,假设它是一个古汉语词汇或者是一个特定领域的术语。
假设“[毋类]”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可能的意思是“不属于任何类别”或“无法分类”。
由于“[毋类]”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其词源和演变难以考证。
在强调个性和多样性的文化背景下,“[毋类]”可能被用来赞美那些与众不同的人或事物。
由于“[毋类]”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应用可能较少。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毋类]”来形容一种超凡脱俗的美:
她的美丽[毋类],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独树一帜。
由于“[毋类]”不是一个常见词汇,跨文化比较可能不适用。
尽管“[毋类]”不是一个常见词汇,但通过假设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它在描述独特和非凡事物时的潜在用途。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和精确。
1.
【毋】
(形声。“母”省声。毋、母古本为一字,后分化禁止之词,乃加一画以别之。本义:表示禁止的词。相当于莫、勿、不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毋,止之也。 、 《广韵》-毋,止之辞。 、 《论衡·谴告》-毋者,禁之也。 、 《礼记·曲礼上》-毋不敬。 、 《论语·先进》-毋吾以也。 、 《史记·项羽本纪》-毋从俱死。 、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毋妄发。 、
【组词】
毋或、 毋多、 毋己、 毋违、 毋令逃逸;毋自欺
2.
【类】
(形声。从犬,頪(lèi)声。从“犬”,因犬种类最相似。本义:种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类,种类相似,惟犬最甚。 、 《韩非子·五蠹》-皆守株之类。 、 《荀子·王制》-无法者以类举。 、 、 《列子·仲尼》-其负类反伦,不可胜言也。 、 《孟子·梁惠王上》-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 《庄子·渔父》-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纸灰之类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