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3:29: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3:29:18
毋翼而飞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没有翅膀却能飞”。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事物非常迅速地传播或消失,通常指消息、谣言等不胫而走,迅速传开。
在文学作品中,毋翼而飞 常用来形容消息的传播速度之快,如在古代小说或历史记载中描述谣言或重要消息的迅速传播。在口语中,这个成语也常被用来形容任何迅速传播的事物,如新闻、八卦等。在专业领域,如传播学或新闻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讨论信息传播的效率和速度。
同义词:不胫而走、风传、迅速传播 反义词:慢慢传播、逐渐扩散
毋翼而飞 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毋翼而飞,毋足而走。”原意是指没有翅膀也能飞,没有脚也能走,形容事物传播迅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固定为形容消息或谣言的迅速传播。
在传统文化中,毋翼而飞** 常被用来形容消息的迅速传播,这与古代社会信息传播手段有限,消息传播主要依赖口口相传有关。在现代社会,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展,这个成语的适用场景更加广泛。
这个成语给人以迅速、神秘的感觉,联想到信息如同有生命一般,能够在没有物理介质的情况下迅速扩散。这种联想在现代社会尤为强烈,因为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范围已经远超古代。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消息或谣言迅速在社交媒体上传播的情况,这些都让我深刻体会到毋翼而飞 这个成语的实际意义。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消息如风,毋翼而飞, 瞬间穿越千山万水。”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群人在街头巷尾传递消息的场景,或是社交媒体上消息迅速刷屏的画面。听觉上,可以联想到人们交谈的声音,或是社交媒体上的通知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spread like wildfire”或“go viral”,都是形容信息迅速传播的表达方式。
毋翼而飞 这个成语不仅反映了信息传播的迅速性,也体现了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表达方式,使语言更加生动和有力。
1.
【毋】
(形声。“母”省声。毋、母古本为一字,后分化禁止之词,乃加一画以别之。本义:表示禁止的词。相当于莫、勿、不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毋,止之也。 、 《广韵》-毋,止之辞。 、 《论衡·谴告》-毋者,禁之也。 、 《礼记·曲礼上》-毋不敬。 、 《论语·先进》-毋吾以也。 、 《史记·项羽本纪》-毋从俱死。 、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毋妄发。 、
【组词】
毋或、 毋多、 毋己、 毋违、 毋令逃逸;毋自欺
2.
【翼】
(形声。从羽,異(yì)声。《说文》小篆从飞,異声。本义:翅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翼,翅也。 、 《战国策·楚策》-六足四翼。 、 《韩非子·喻老》-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 、 《尔雅》-南方有比翼鸟焉。 、 宋玉《高唐赋》-振鳞奋翼。
【组词】
翼虎、 翼张、 翼膀、 翼翮
3.
【而】
才能。
【引证】
《墨子·尚同下》-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 、 《管子·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用-戒之戒之,微而异之。 、 《管子·小匡》-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 、 《商君书·慎法》-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
4.
【飞】
(象形。小篆字形,下面象展开的双翼,上面象鸟首。本义:鸟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飛,鸟翥也。象张翼之形。 、 《易·小过》-飞鸟遗之音。 、 《太玄·唐》。注:“飞肉,禽鸟也。”-明珠弹于飞肉。 、 唐·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 晋·陶渊明《归园田居》-鸟倦飞而知还。 、 吴均《与朱元思书》-鸢飞戾天者。
【组词】
飞凫、 飞翰、 飞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