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4:04: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04:05
对牛弹琴 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向牛弹奏琴曲,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白费口舌。它强调的是沟通对象的无知或不理解,导致沟通无效。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讽刺那些不识时务、不知趣的人。在口语中,它可能用来形容某人浪费时间在一个不理解或不感兴趣的人身上。在专业领域,如教育或心理咨询,它可能用来描述无效的沟通尝试。
同义词:白费唇舌、对驴弹琴 反义词: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同义词“白费唇舌”强调的是言语的浪费,而“对牛弹琴”则强调的是对象的无知。反义词“对症下药”和“有的放矢”则强调的是沟通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这个成语出自《庄子·外物》:“对牛弹琴,牛不闻,非牛不闻,弹琴者不闻也。”原意是指牛不懂得欣赏音乐,后来引申为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是徒劳的。
在**传统文化中,这个成语常用来批评那些不识时务、不知趣的人,强调沟通的有效性和对象的理解能力。
这个成语带有一种无奈和讽刺的情感,让人联想到无效的努力和沟通的挫败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试图向一个固执的同事解释新方法,结果感觉就像是在对牛弹琴,因为他根本不愿意接受新观念。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对牛弹琴,琴声悠扬,牛耳不闻,心事谁知?”
想象一个画面:一个人在田野中对着一群牛弹奏古琴,牛群静静地吃草,完全不理会琴声,这种场景强化了成语的讽刺意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是“casting pearls before swine”,意思是把珍珠丢在猪面前,比喻把珍贵的东西送给不懂得欣赏的人。
对牛弹琴 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沟通时要考虑对象的理解能力和兴趣,避免无效的沟通。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成语的深层含义有助于我们更有效地使用语言,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挫败感。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枚。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牛不入耳,骂得很好,咱们一总再算账!
古代音乐家公明仪每次弹琴时,他的琴声引来很多鸟儿与蝴蝶。当看到水牛在吃草,就对水牛弹奏几曲,结果水牛无动于衷地走开,公明仪大叹:“对牛弹琴,一窍不通。”
1.
【对】
(会意。从口,从“丵”(zhuó,即,古“丛”字,象草木丛生。),从寸。寸,法度也。汉文帝以为责对而伪,言多非诚,故去其口,以从土。本义:应答)。
同本义。
【引证】
《广韵》-对,答也。 、 《诗·大雅·桑柔》-听言则对。 、 《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 、 《孟子·梁惠王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 《仪礼·士冠礼》。注:“应也。”-冠者对。 、 《仪礼·曲礼》。注:“答问也。”-对曰:“非礼也敢辞。” 、 《三国演义》-操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
【组词】
无言以对;对当、 对嘴、 对理、 对番、 对状、 对日
2.
【牛】
(象形。甲骨文字形作“牜”。中间一竖表示牛面,上面两竖加弯表牛角,下面两小撇表示牛耳)。
牛属或近缘属的成员。哺乳动物,体型粗壮,角中空,由头骨向两侧呈大弧度伸出。力大,能耕田、拉车。中国产的以黄牛、水牛为主。
【引证】
《说文》-牛,大牲也。 、 《易·说卦》-坤为子母牛。 、 《左传·昭公五年》-纯离为牛。 、 《礼记·坊记》-东邻杀牛。 、 《大戴礼记·曾子天圆》-牛曰太牢。 、 《周礼·载师》。司农注:“牛田以养公家之牛。”-牛田牧田。 、 《乐府诗集·敕勒歌》-风吹草低见牛羊。 、 唐·白居易《卖炭翁》-系向牛头充炭直。 、 《聊斋志异·促织》-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
【组词】
耕牛、 牛酒、 牛旄、 牛性、 牛埭、 牛领、 牛具、 牛刀、 牛蓑、 牛骥同皂、 牛后、 牛眠地
3.
【弹】
(形声。从弓,单声。本义:用弹弓发射弹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弹,行丸也。 、 《左传》-[灵公]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组词】
弹力、 弹丸、 弹射、 弹金
4.
【琴】
(本作“珡”。象形。小篆字形,象乐器形,上面“玨”象弦和弦柱,下面象琴身。本义:拨弦乐器。俗称古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琴,弦乐也。神农所作,洞越练朱五弦,周加二弦,象形。古文从瑟金省声。 、 《广雅·释乐》-神农氏琴长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弦,曰宫商角徵羽,文王增二弦,曰少宫、少商。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乐琴书以消忧。
【组词】
琴史、 琴书、 琴床、 琴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