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0:44: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0:44:47
拈毫弄管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拈起毛笔,摆弄笔管”。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文人墨客或书法家在创作时的专注和细致,强调他们在书法或绘画时的精心雕琢和艺术追求。
在文学作品中,拈毫弄管 常用来描绘文人雅士的日常生活,特别是在书法和绘画方面的活动。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艺术创作过程时,仍能体现出其独特的文化韵味。在专业领域,如书法、绘画或文学创作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艺术家对作品的精细打磨。
同义词:
反义词:
拈毫弄管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直接来源于书法和绘画的实际操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逐渐被用来形容任何精细的艺术创作过程,不仅仅局限于书法。
在传统文化中,书法和绘画被视为高雅的艺术形式,拈毫弄管** 这个成语体现了对这些艺术形式的尊重和推崇。在现代社会,尽管电子媒介的普及,但这个成语仍然保留了其文化价值,被用来形容任何需要精细技艺的工作。
拈毫弄管 这个成语给人以宁静、专注和艺术的联想。它让人想到一个安静的书房,一位艺术家全神贯注地创作,每一笔都充满了情感和思考。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个书法展览上看到一位老艺术家拈毫弄管,他的每一笔都透露出对艺术的深厚热爱和精湛技艺,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个成语的内涵。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拈毫弄管间,墨香溢满室。
笔走龙蛇处,艺术自成诗。
拈毫弄管 这个成语可以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位艺术家在安静的书房中,手持毛笔,专注地在宣纸上挥洒。背景音乐可以是古筝或古琴的悠扬旋律,增添一份古典和宁静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dabbling with the pen" 或 "meticulous in brushwork",但这些表达没有 拈毫弄管 这个成语所蕴含的深厚文化背景和艺术韵味。
拈毫弄管 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一个具体的动作,更体现了一种对艺术创作的尊重和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词汇量,提升语言的表达力和文化内涵。
1.
【拈】
(形声。从手,占声。本义:用指取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拈,揶也。 、 《广雅》-拈,持也。 、 《列子·汤问》。注:“拈,指取物也。”-女何蚩而三招子。 、 《三国演义》-我二人拈阄,拈着的先去。
【组词】
拈毫、 拈团儿、 拈撮、 拈周试晬、 拈酒
2.
【毫】
(毫为豪的俗字。形声。从毛,高省声。本义:长而尖的毛)。
同本义。
【引证】
《尔雅·释畜》-未成毫狗。
【组词】
毫光、 毫芒、 毫黍、 毫眉
3. 【弄】
4.
【管】
(形声。从竹,官声。本义:一种类似于笛的管乐器。后泛指管乐器)。
中国古代的一种管乐器,起初用玉制成,改用竹,有六孔,长一尺。后泛指管乐器。
【引证】
《说文》-管,如箎,六孔,十二月之音,物开地牙,故谓之管。 、 《诗·周颂·有瞽》-箫管备举。 、 《淮南子·原道》。注:“管,箫也。”-建钟鼓,列管弦。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 《孟子·梁惠王下》-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
【组词】
管色、 管儿、 管弦、 管说、 管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