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6:20: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6:20:27
“归邪返正”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从邪路返回到正路上来。基本含义是指改正错误,回归正道。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物经历了一番波折后,最终选择正确的道路。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劝诫他人改正错误。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道德教育中,这个成语也常被用来强调回归正道的重要性。
同义词:改邪归正、回头是岸
反义词:执迷不悟、一意孤行
“归邪返正”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源自**古代的道德观念和哲学思想。在儒家文化中,强调“正道”和“邪路”的区别,这个成语正是这种思想的体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
在**传统文化中,“归邪返正”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强调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常被用来鼓励人们改正错误,回归社会主流价值观。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希望和救赎。它鼓励人们面对错误,勇于改正,最终实现自我提升和社会和谐。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个朋友,他曾经因为一些错误的决定而陷入困境,但最终他选择了归邪返正,重新开始,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迷雾中徘徊,
他终于归邪返正,
阳光洒满心田。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一个人从黑暗的隧道中走出,迎接光明。听觉上,可以联想到一首鼓舞人心的音乐,象征着希望和重生。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urn over a new leaf”,意指开始新的生活,改正过去的错误。
“归邪返正”这个成语在*文化中具有重要的道德和教育意义。它不仅是一个语言工具,也是一个文化符号,提醒人们坚持正道,勇于改正错误。在个人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提升语言的深度和文化素养。
1. 【归】
2.
【邪】
(mòyé)。
古同疑问词“耶”。
【引证】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欺秦邪。 、 《世说新语·自新》-令名不彰邪。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何预我邪。 、 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是且非邪。 、 唐·韩愈《朱文昌校昌黎先生集》-肖于器邪。 、 《资治通鉴》-可迎之邪。 、 《资治通鉴·汉纪》-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语助词,表反诘,吗)!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此画果真邪。 、
3.
【返】
(形声。从辵,反声。字本作“反”。本义:回归,返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返,还也。 、 《广雅》-返,归也。 、 《书·西伯勘黎》-祖伊返。 、 唐·崔颢《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 晋·陶渊明《归园田居》-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 、 《诗·周颂·执竞》-福禄来反。 、 《国语·齐语》-而反其侵地。
【组词】
返命、 返书、 返棹
4.
【正】
(指事。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本义:不偏斜,平正)。
同本义。
【引证】
《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 、 《吕氏春秋·君守》。注:“正,直也。”-有绳不以正。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稍稍正坐。 、 清·姚鼐《登泰山记》-泰山正南。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正则无景。 、
【组词】
正门;正厅;正殿;正宫;正所儿、 正阳、 正锋、 正院、 正分、 正胁、 正位、 正东;正上方;正前方;正南;正交;正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