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0:18: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0:18:05
词汇“泼贱人”是一个带有强烈贬义色彩的中文词汇,通常用来指代行为卑劣、品行不端的人,尤其是女性。这个词汇的使用往往伴随着对个人道德品质的严厉批评和负面评价。
“泼贱人”字面意思是指行为放荡、品行低劣的人,其中“泼”字在这里指的是放肆、无礼,而“贱”字则指的是卑贱、下贱。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形容那些被认为道德败坏、行为不检点的人。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塑造反面角色,增强故事的冲突和张力。在口语中,尤其是在情绪激动或争吵时,人们可能会使用这个词汇来表达极度的愤怒和鄙视。在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通常不被使用,因为它带有强烈的个人攻击性和歧视性。
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泼”和“贱”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行为的无礼和品行的低劣。在历史上,这个词汇可能更多地用于描述女性的不当行为,但随着社会观念的变化,现在也可以用来形容男性。
在**传统文化中,对女性的道德要求往往更为严格,因此这个词汇在过去可能更多地被用来指责女性。随着性别平等观念的普及,这个词汇的使用受到了更多的限制和批评。
这个词汇带有强烈的负面情感,使用时往往会引起听者的强烈反感。它可能会让人联想到争吵、冲突和不愉快的社交场景。
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使用这样的词汇,因为它不仅伤害他人,也反映了使用者的不文明。在任何情况下,尊重他人是社会交往的基本原则。
在文学创作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描绘极端的负面角色,但应谨慎使用,以免引起读者的反感。
由于这个词汇带有强烈的负面色彩,它可能会让人联想到争吵的声音、愤怒的表情和不愉快的氛围。
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类似的贬义词汇可能存在,但其具体含义和使用场合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bitch”或“scumbag”。
“泼贱人”这个词汇带有强烈的贬义和歧视性,应尽量避免在任何正式或非正式的交流中使用。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我们应该追求文明、尊重和理解,避免使用可能伤害他人的词汇。
1.
【泼】
(形声。从水,发声。本义:水漏出。见《玉篇》。用力向外倒或洒)。
同本义。
【引证】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组词】
泼丢泼养、 泼撒、 泼水难收、 泼污水、 泼油救火、 泼散
2.
【贱】
(形声。从贝,戋(qiān)声。本义:价格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贱,买少也。 、 《汉书·食货志》-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 、 唐·白居易《卖炭翁》-心忧炭贱愿天寒。
【组词】
贱敛贵出、 贱酬、 贱发、 贱贸、 贱售
3.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