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7:48: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7:48:50
声爆(Sonic Boom)是指飞行器以超音速飞行时,由于空气压力波的叠加而产生的巨大声响。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飞行器突破音障时,产生的冲击波在空气中传播并最终到达地面,形成类似爆炸的声音。
声爆一词源于英语“sonic boom”,在20世纪中期随着超音速飞行的出现而进入人们的视野。随着科技的发展,对声爆的研究也逐渐深入,相关的技术和理论不断完善。
声爆在航空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科技进步的象征,也引发了关于环境保护和噪音污染的广泛讨论。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超音速飞行受到严格限制,以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声爆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震撼和惊讶,它象征着速度和力量的极致展现。在文学和艺术作品中,声爆常被用来象征突破极限、创新和变革。
在观看航空展时,我亲耳听到了超音速飞机产生的声爆,那种震撼的感觉至今难忘。它不仅让我对航空科技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激发了我对物理学和工程学的兴趣。
诗歌: 在蓝天之上,一架银鹰, 突破音障,声爆震天。 速度的极限,力量的展现, 科技的奇迹,人类的骄傲。
声爆的视觉联想通常是飞机划过天际时留下的白色尾迹,而听觉联想则是那突如其来的巨大轰鸣声。这些联想共同构成了声爆这一现象的完整体验。
在不同语言中,声爆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含义和现象描述是相似的。例如,在法语中,声爆被称为“bang supersonique”,在德语中则是“Überschallknall”。
声爆作为一个专业术语,不仅在航空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也在文学、艺术和日常生活中扮演着多重角色。通过对声爆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语言的多功能性和丰富性,以及它在表达和沟通中的重要性。
1.
【声】
(形声。从耳,殸(qìng)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声,音也。 、 《礼记·乐记》-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 《虞书》-声依永律和声。 、 《礼记·郊特牲》-凡声阳也。 、 《诗·齐风·鸡鸣》-苍蝇之声。 、 《诗·小雅·车攻》-有闻无声。 、 柳宗元《永州八记》-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 《孟子·梁惠王下》-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
【组词】
声叉、 声嘶、 声如洪钟、 声振林木、 声动梁尘
2.
【爆】
(形声。从火,暴声。本义:炸裂发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爆,灼也。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火爆声。
【组词】
车胎爆了;爆烈、 爆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