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41: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41:57
“慷慨激烈”是一个汉语成语,由“慷慨”和“激烈”两个词组成。其中,“慷慨”通常指大方、不吝啬,愿意给予或分享;“激烈”则指情绪或行为强烈、猛烈。结合起来,“慷慨激烈”形容一个人在情感或行为上既大方又强烈,通常用于描述人的情感表达或行为举止。
“慷慨”一词源自《说文解字》,原指心胸宽广,后引申为大方、不吝啬。“激烈”则源自《左传》,原指水流湍急,后引申为情绪或行为强烈。两者结合成“慷慨激烈”,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现代汉语中仍保留其基本含义。
在**文化中,“慷慨激烈”常与英雄主义、正义感联系在一起,形容那些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勇于表达和行动的人。这种特质在历史上的许多英雄人物身上都有体现。
这个词组给人以积极、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勇敢、正义和激情。它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展现出自己的勇气和决心。
在现实生活中,我曾见证过一位老师在学生面临困境时,慷慨激烈地站出来为他们辩护,这种行为深深地感动了我,也让我明白了正义和勇气的力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风雨如晦的夜晚,他慷慨激烈地呼喊,为正义而战,为真理而歌。”
想象一个场景:一个人站在高台上,面对众多听众,他的声音慷慨激烈,表情坚定,这种画面和声音会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assionate and generous”,虽然意思相近,但“慷慨激烈”更强调情感的强烈和大方。
“慷慨激烈”这个词组在我看来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表达,它不仅描述了人的行为,更传达了一种精神和态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并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燧见其古文绡厉有法及歌行古乐府慷慨激烈,大奇之。
萧后见其~,神采超群,心甚爱之。
1.
【慷】
(形声。从心,康声。本义:情绪激昂)。
同本义。
【引证】
曹操《短歌行》-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组词】
慷惋、 慷忾、 慷慨赴死、 慷他人之慨
2.
【慨】
(形声。从心,既声。本义:不得志而愤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慨,忼慨壮士不得志也。 、 清·全祖望《梅花岭记》-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
【组词】
愤慨;慨切、 慨爽、 慨慷
3.
【激】
(形声。本义:水势受阻遏后腾涌或飞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激,水碍袤疾波也。 、 《孟子》-激而行之,可使在山。 、 《孙子·势》-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 、 吴均《与朱元思书》-泉水激石。
【组词】
激激、 激浪、 激射
4.
【烈】
(形声。从火,列声。“火”字在下面一般写作四点。本义:火势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烈,火猛也。 、 《诗·商颂·长发》-如火烈烈。 、 《左传·昭公二十年》-夫火烈,民望而畏之。 、 《资治通鉴》-火烈风猛。
【组词】
烈烧、 烈燧、 烈烈、 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