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1:18: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1:18:09
“慷慨激扬”是一个汉语成语,由“慷慨”和“激扬”两个词组成。其中,“慷慨”指的是情绪激动、豪爽大方,而“激扬”则意味着振奋、激励。结合起来,“慷慨激扬”形容人的情绪高昂,充满激情和动力,通常用来描述在面对困难或挑战时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强烈的情感。
在文学作品中,“慷慨激扬”常用来形容英雄人物或领袖在动员群众、发表演讲时的情感状态,如“他站在台上,慷慨激扬地发表了一番演讲,激励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那么常用,但在描述某人情绪激动或行为豪爽时,仍可使用,如“他总是慷慨激扬地帮助朋友,从不计较得失。”
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管理学,这个词汇可以用来描述领导力或团队动力,如“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该能够慷慨激扬地激励团队,带领他们克服困难。”
同义词:
反义词:
“慷慨”一词最早见于《汉书·王莽传》,原指大方、不吝啬。“激扬”则源于《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原指振奋、激励。两者结合成“慷慨激扬”后,逐渐演变为形容人情绪高昂、充满激情的成语。
在**文化中,“慷慨激扬”常与英雄主义、爱国主义等正面价值观联系在一起。在历史上的许多重要时刻,如抗日战争、改革开放等,这个词汇都被用来形容那些为国家、为民族做出贡献的英雄人物。
“慷慨激扬”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积极的,它让人联想到勇气、决心和力量。在面对挑战时,这个词汇能够激励人们保持积极的态度,勇敢地面对困难。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团队建设活动中体验到“慷慨激扬”的感觉。当时,我们面临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团队领导用他的激情和决心激励了我们,最终我们成功地完成了任务。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慷慨激扬”:
在晨曦的光辉中,
我慷慨激扬,
迎着风,
追逐梦想的翅膀。
视觉上,“慷慨激扬”可能让人联想到壮丽的日出、激昂的演讲或振奋人心的音乐会。听觉上,它可能与激昂的交响乐、鼓舞人心的演讲声音相联系。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assionate and inspiring”或“enthusiastic and motivating”,虽然不完全等同,但传达了类似的情感和动力。
“慷慨激扬”是一个充满力量和情感的词汇,它不仅在文学和口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在激励人心、鼓舞士气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这个词汇的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以及它在不同文化和语境中的多样性。
孝宽慷慨激扬,略无顾意,士卒莫不激励,人有死难之心。
1.
【慷】
(形声。从心,康声。本义:情绪激昂)。
同本义。
【引证】
曹操《短歌行》-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组词】
慷惋、 慷忾、 慷慨赴死、 慷他人之慨
2.
【慨】
(形声。从心,既声。本义:不得志而愤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慨,忼慨壮士不得志也。 、 清·全祖望《梅花岭记》-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
【组词】
愤慨;慨切、 慨爽、 慨慷
3.
【激】
(形声。本义:水势受阻遏后腾涌或飞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激,水碍袤疾波也。 、 《孟子》-激而行之,可使在山。 、 《孙子·势》-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 、 吴均《与朱元思书》-泉水激石。
【组词】
激激、 激浪、 激射
4.
【扬】
(形声。从手,昜(yáng)声。金文字形,像用双手举起“玉”,是会意字。本义:高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扬,飞举也。 、 《小尔雅》-扬,举也。 、 《礼记·檀弓》-杜篑洗而扬觯。 、 《礼记·乡饮酒义》-盥洗扬斛。 、 《仪礼·乡射礼》-南扬弓。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扬其波。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扬鞭语曰。 、 清·姚鼐《登泰山记》-大风扬积雪。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扬帆去。
【组词】
扬楫、 扬袂、 扬眉、 扬旌、 扬麋、 扬觯、 扬鞭、 扬臂、 扬徽、 扬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