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3:19: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3:19:46
“不识面”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不认识某人的面孔”,即指对某人没有见过或不熟悉。基本含义是指对某人的外貌没有印象或不认识。
在文学中,“不识面”常用于描述人物之间的陌生感或初次相遇的情景,如“他俩虽同在一个公司,却从未真正见过面,彼此不识面。”
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形容对某人的陌生感,例如:“我们虽然住在同一个小区,但彼此不识面。”
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讨论人际关系的疏离感或社会隔离现象。
同义词:陌生、不熟悉、未曾谋面 反义词:熟悉、相识、面熟
这些词汇在细微差别上,“不识面”更强调对某人外貌的不认识,而“陌生”和“不熟悉”则可能包括更多的情感和认知层面。
“不识面”这个词汇在中文中的使用历史悠久,源自古代汉语,其结构和意义在现代汉语中基本保持不变。
在现代社会,随着网络和社交媒体的发展,“不识面”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描述在线交流中的人际关系,即虽然经常在线交流,但现实中可能从未见过面。
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种淡淡的孤独感或疏离感,让人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陌生。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在社交媒体上与某人交流频繁,但在现实中却从未见过面,这种感觉就像是“不识面”的朋友。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虚拟的世界里,我们交谈如旧,现实中却彼此不识面,如同两颗遥远的星。”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两个陌生人在人群中擦肩而过的画面;听觉上,可能联想到寂静的街道上偶尔传来的脚步声,增加了陌生和孤独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never met in person”或“strangers”,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陌生感和疏离感是相似的。
“不识面”这个词汇在中文中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汇,能够很好地描述人际关系中的陌生感和疏离感。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细腻度和深度。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识】
旗帜 同: 帜
【引证】
《汉书·王莽传下》-京师闻青徐贼众数十万人,讫无文号旌旗表识,咸怪异之。
古代钟鼎上凸出的文字。
【引证】
《岭外代答》-广西土中铜鼓…周围款识,其圆纹为古钱,其方文如织簟。
3.
【面】
(象形。甲骨文字形,里面是“目”字,外面表示面庞。“面”,在古代指人的整个面部。“脸”是魏晋时期才出现,而且只指两颊的上部,唐宋口语中才开始用同“面”本义: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面,颜前也。 、 《周礼·撢人》-使万民和说而正王面。 、 《周礼·司仪》-私面私献。 、 《书·顾命》-大辂在宾阶面。 、 《战国策·赵策》-必唾其面。 、 唐·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女之靧面。 、 明·魏学洢《核舟记》-椎髻仰面。
【组词】
面不厮睹、 颜面、 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