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53: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53:19
词汇“勤劝”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勤”和“劝”。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勤劝”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勤劝”字面意思是指频繁地、不懈地劝说或鼓励某人做某事。其中,“勤”表示勤奋、不懈,“劝”表示劝说、鼓励。
“勤”字源自古代汉语,意为勤奋、不懈;“劝”字同样源自古代汉语,意为劝说、鼓励。这两个字组合成“勤劝”,强调了劝说的持续性和不懈性。
在文化中,“勤劝”体现了对他人的关心和责任感,也反映了人重视人际关系和和谐社会的价值观。
“勤劝”给人以积极、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坚持和努力的精神,以及对他人的关心和支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需要“勤劝”他人的情况,比如劝说朋友改变不良*惯,或鼓励同事面对困难。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勤劝”来表达对某人的不懈鼓励:
春风勤劝花开放,
夏雨勤劝树生长,
我勤劝你莫放弃,
希望总在前方。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ersistent persuasion”或“constant encouragement”,强调了劝说的持续性和不懈性。
“勤劝”是一个富有积极意义的词汇,它不仅体现了对他人的关心和支持,也反映了坚持和努力的精神。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勤劝”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沟通,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1.
【勤】
(形声。右形,左声。本义:劳累,劳苦)。
尽力多做,不断地做。
【引证】
《说文》-勤,劳也。 、 《诗·周颂·赍》-文王既勤止。 、 《礼记·玉藻》。注:“执劳辱之事也。”-勤者,有事则收之。 、 《书·天逸》-厥父母勤劳稼穑。 、 《楚辞·天问》-何勤子屠母,而死兮竟地?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会数而礼勤。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勤且艰若此。 、 《明史》-忧勤国事。 、 《国语·晋语》-好学而不勤问。 、 《论语·微子》-四体不勤。 、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勤而无所。 、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昼夜勤作息。
【组词】
勤力得、 勤儿、 勤紧、 勤学、 勤勤、 勤能
2.
【劝】
(形声。从力,雚(guàn)声。简化字中“又”仅是一个符号。本义:勉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劝,勉也。 、 《周礼·丧祝》。司农注:“劝防引柩也。”-劝防之事。 、 《战国策·秦策》。注:“进也”。-则楚之应之也,必劝。 、 《左传·宣公四年》-子文无后,何以劝善? 、 《左传·成公二年》-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 、 《庄子·天地》-昔尧治天下,不赏而民劝。 、 《史记·货殖列传》-各劝其业。 、 、 唐·韩愈《朱文昌校昌黎先生集》-所以劝之。
【组词】
劝进、 劝蚕、 劝戒、 劝相、 劝掖、 劝督、 劝奖、 劝劳、 劝农、 劝慕、 劝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