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8:14: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8:14:12
“不该”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某种行为或状态是不应该发生的,即不符合规范、道德或法律的要求。它通常用来表达对某种行为或决定的否定评价。
“不该”由“不”和“该”组成。“不”表示否定,“该”表示应该。在古代汉语中,“该”已有应该的意思,而“不该”则是其否定形式。随着语言的发展,“不该”逐渐固定为表达否定应该行为的词汇。
在**文化中,“不该”常用于强调道德规范和社会责任。例如,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常用“不该”来教导孩子遵守社会规则。
“不该”常带有一种责备或遗憾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错误的选择或不良后果,影响人们对行为的判断和反思。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用“不该”来提醒朋友注意安全,如“你不该在雨天骑车太快”。
诗歌: 不该让泪水模糊了视线, 不该让遗憾填满了心田, 不该让过去的阴影, 遮住了未来的蓝天。
在英语中,“不该”可以对应为“should not”或“ought not to”。不同文化中,对于“不该”行为的界定和重视程度可能有所不同。
“不该”是一个重要的词汇,用于表达对行为的否定评价。它在不同语境和文化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对于维护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起着重要作用。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不该”有助于提高沟通的准确性和效果。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该】
(形声。从言,亥声。本义:军中互相戒守的约言。《说文》:“该,军中约也。”引申为“完备”。引申义:完备,包括一切 同: 赅
同引申义。
【引证】
《谷梁传·哀公元年》。注:“备也。”-此该之变而道之也。 、 《楚辞·招魂》-招具该备。 、 《周书·卢寊传》-又撰《西京记》三卷,引据该洽,世称其博闻焉。
【组词】
该洽、 该备、 该尽、 该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