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8 11:05: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8 11:05:41
平均主义是指一种社会、政治或经济理念,主张在分配资源、机会和权利时应尽可能地平等对待每个人,消除或减少不平等。这种理念强调无论个人贡献多少,都应享有相同的基本待遇。
“平均主义”一词源于拉丁语“aequalis”(平等的),在19世纪末期随着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的传播而逐渐流行。
在许多社会主义国家,平均主义被视为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实践中,过度强调平均主义可能导致效率低下和创新不足。
平均主义常引发关于公平与效率的辩论,一方面它代表了理想的社会正义,另一方面也可能被视为对个人努力的忽视。
在团队项目中,我们尝试实行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确保每个人都能得到相同的认可和奖励,但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个人积极性。
在诗歌中,可以将平均主义比喻为“平等的阳光,照耀每一个角落,不分高低贵贱”。
想象一幅画面:一群人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象征着平均主义的团结与平等。音乐上,可以选择一首强调和谐与平等的乐曲。
在不同文化中,平均主义的接受度和实践方式各异。例如,北欧国家更倾向于通过高税收和福利制度实现平均主义,而美国则更强调个人自由和竞争。
平均主义是一个复杂且多维的概念,它在理论上追求公平,但在实践中需要平衡多种因素。了解和探讨平均主义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社会正义和个人责任的关系。
1.
【平】
(指事。小篆字形, 从于, 从八。“于”是气受阻碍而能越过的意思, “八”是分的意思, 气越过而能分散, 语气自然平和舒顺。本义: 语气平和舒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平,语平舒也。 、 《诗·小雅·伐木》-终和且平。 、 《素问·调经论》-神气乃平。
【组词】
平典、 平度、 平气、 平远、 平愉、 平睦
2.
【均】
(形声。从土,匀声。“匀”亦兼表字义。合起来指土地分配均平。本义:均匀;公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均,平也。 、 《周礼·小司徒》-乃均土地。 、 《周礼·序官·均人》-土均。 、 《诗·小雅·北山》-大夫不均。 、 《论语·季氏》-而患不均。 、 、 诸葛亮《出师表》-性行淑均。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霜露所均。 、 清·方苞《狱中杂记》-有无不均。
【组词】
均壹、 均浃、 均人、 均徧、 均辨、 均平、 均遍、 均种
3.
【主】
件,桩。
【引证】
《儒林外史》-放着这样一主大财不会发,岂不是如入宝山空手回。
灌入 同: 注
【引证】
《荀子》-主量必平,似法。
4.
【义】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义固不杀人。 、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诸葛亮《出师表》-引喻失义。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宋·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
【组词】
丈义、 义断恩绝、 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