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38: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38:44
独木难支 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一根木头难以支撑”,比喻一个人的力量或能力有限,难以承担重大的责任或任务。它强调了单个个体在面对复杂或艰巨任务时的无力感。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主角在面对巨大挑战时的孤立无援。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表达对某人独自承担重任的同情或担忧。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工程学,它可能用来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同义词:孤掌难鸣、力不从心、势单力* 反义词:众志成城、群策群力、同心协力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都从不同角度描述了力量的集中或分散,但“独木难支”更侧重于描述个体在面对重大任务时的无力感。
“独木难支”源自**古代的木结构建筑技术,其中一根木头难以支撑整个结构,需要多根木头的支撑。这个成语后来被引申为比喻意义,用于描述人的力量和能力。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强调了集体主义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社会背景中,它常被用来提醒个人在面对挑战时不应孤立无援,而应寻求帮助和支持。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同情和理解。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压力下努力工作,但感到孤立无援的人。这种联想影响了我对他人的支持和帮助的态度。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有一次我负责一个大型项目,感到独木难支。这次经历让我深刻理解了寻求团队合作和外部资源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独木难支,风雨飘摇,唯有团结,方能稳固。”
视觉上,我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一根细长的木头上,试图保持平衡,这形象地表达了“独木难支”的含义。听觉上,可以联想到风吹过单根木头的声音,增加了孤立无援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single hand cannot clap”,虽然不完全等同,但也传达了类似的意思,即单个个体难以完成任务。
“独木难支”这个成语深刻地揭示了单个个体在面对重大挑战时的无力感,强调了团队合作和寻求支持的重要性。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在面对困难时不应孤立无援,而应积极寻求帮助和合作。
大厦将颠,非一木所支也。
屡欲思报此恨,为~,不能向前;今此来特假将军之兵,上为朝廷立功,下以报天伦私怨。
传说很久以前崂山李二拜别哥哥嫂子去昆仑山学艺,学成回家见家乡天旱,哥哥饿死,嫂子吃茅屋上的茅草度日,李二就去河边捡华达石来施行道法做饭,用脚点火被嫂子点破,从此就变成独腿瘸子,人们戏称他是独木难支的“铁拐李”
1.
【独】
(形声。从犬,蜀声。犬性好斗,多独居,故字从犬。本义:单独;单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犬好斗,好斗则独而不群。”-独,犬相得而斗也。羊为群,犬为独也。 、 《礼记·礼器》-君子慎其独也。 、 《礼记·儒行》-儒有特立而独行。 、 《诗·邶风·击鼓》-我独南行。 、 《庄子·养生主》-天之生是使独也。 、 《楚辞·屈原·涉江》-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吾以捕蛇独存。 、 南朝宋·鲍照《代放歌行》-君今何疾,临路独迟回。 、 宋·王安石《怀元度》-不见秘书心若失,百年衰病独登台。
【组词】
独角兕(sì)(一种独角的犀牛、 独根孤种、 独幅、 独脚腿
2.
【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树木形。上为枝叶,下为树根。“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木”的字表示树木或木器的名称。本义:树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草,下象其根。 、 《白虎通》-五行,木之为言触也。阳气动跃,触地而出也。 、 《春秋繁露》-木者,春生之性。农之本也。 、 《管子·权修》-一树十获者木也。 、 《庄子·山木》-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 、 《孟子·尽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 、 宋·周敦颐《爱莲说》-草木之花。 、 明·魏学洢《核舟记》-鸟兽木石。 、 《墨子·公输》-宋无长木。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或在木杪。
【组词】
花木、 木石、 木化石、 木芽、 木表、 木披、 木斧
3.
【难】
灾难;祸害,人为而产生的祸害。
【引证】
《孙子·谋攻》-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 《资治通鉴》-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 诸葛亮《出师表》-危难之间。 、 《国语·晋语》-以免于难。 、 《资治通鉴》-芟夷大难。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故及于难。
【组词】
排难解纷;苦难、 逃难、 落难、 蒙难、 罹难、 避难
兵难,指反抗或叛乱。
【引证】
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组词】
发难、 首难
4.
【支】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竹”的一半,下面是手(又)。《说文》:“从手持半竹。”本义:去枝的竹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桂馥义证:“疑作去枝之竹也。”-支,去竹之枝也。从手持半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