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09: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09:32
片言折之: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用简短的几句话就能说服或驳倒对方”。它强调的是言辞的简洁和说服力,通常用来形容某人的言辞犀利、有力,能够迅速解决问题或改变他人的观点。
片言折之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原意是指用简短的话就能解决诉讼案件,后来逐渐演变为形容言辞简洁有力的意思。
在传统文化中,言辞的力量一直被高度重视。片言折之这个成语体现了人对于言辞简洁、有力的追求,也反映了社会对于高效沟通的重视。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敬佩和欣赏。它让我联想到那些能够在关键时刻用简洁有力的言辞解决问题的人,如历史上的智者或现代的优秀辩手。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在一次辩论比赛中使用过这个成语来形容我的队友,他在关键时刻用几句话扭转了局势,赢得了比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片言折之,如剑出鞘,
一语中的,敌手难逃。
言简意赅,智慧之光,
在唇齿间,胜负已彰。
在视觉上,我可以联想到一位智者在辩论中挥洒自如的形象,言辞如剑,直指要害。在听觉上,我可以联想到那种简洁有力的言辞,如同利剑出鞘的声音,清脆而有力。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ut to the chase”或“get to the point”,都强调直接、简洁地表达要点。
片言折之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提醒我在沟通时要追求简洁和有力,避免冗长和无效的言辞。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简洁有力的表达方式。
忽阶下一人应声出曰:‘臣请往见鄢陵侯,以片言折之。’
鄰邑讼不决,亦皆赴诉,~,各心厌去。
1.
【片】
指有图像、景物或录有声音的片子。
【组词】
唱片儿、 画片儿、 相片儿、 影片儿
2.
【言】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 、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志以发言。 、 《左传·昭公九年》-志以定言。 、 《国语·周语上》-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 《法言·问神》-言,心声也。 、 《墨子经》-言,口之利也。 、 《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具言所闻。 、 《后汉书·列女传》-趋机而言。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言于李??。 、 明·魏禧《大铁椎传》-言讫不见。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组词】
言绝、 言言、 言不尽意、 言戏、 言人人殊、 言笑自若、 言之无文、 言方行圆、 言信、 言爽、 言不顾行、 言欢
3.
【折】
(会意。甲骨文字形,右边是斧子(斤),左边是断开的“木”,意即斤砍断木。后来断木演变为“手”,意为用手拿斧弄断东西。本义:折断)。
同本义。
【引证】
《易·丰》-折其右肱。 、 《易·说卦》-兑为毁折。 、 《诗·郑风·将仲子》-无折我树杞。 、 《周礼·疡医》-折疡之祝药。 、 《仪礼·特牲礼》-设折俎。 、 《左传·哀公元年》-无折骨。 、 《韩非子·五蠹》-兔走触株,折领而死。 、 《淮南子·人间训》-堕而折期髀。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草折。 、 《汉书·李广苏建传》-触柱折辕。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折臂断足。
【组词】
骨折;兰摧玉折;折针儿、 折伐、 折首、 折脚铛、 折齿
4.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