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05: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05:12
词汇“极听”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词汇,因此我们可能需要从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中进行推测和分析。
“极听”可以理解为“极其仔细地听”或“非常专注地听”。这里的“极”表示程度上的极端或极限,而“听”则是指接收声音或信息的行为。
由于“极听”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会有不同的解释。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用来形容一个人对某件事情的极度关注或敏感。在口语中,如果有人使用这个词,可能是为了强调听的专注程度。在专业领域,这个词可能不适用,因为没有明确的定义和使用背景。
由于“极听”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难以追溯。它可能是由“极”和“听”两个字组合而成,用来表达一种极端的听的状态。
在强调专注和细致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极听”可能被用来形容一个人对某件事情的极度关注和认真态度。
“极听”可能让人联想到一种认真、专注的态度,给人以积极、正面的情感反应。它可能激发人们对细节的关注和对知识的渴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需要极听的情况,比如在重要的会议、讲座或与他人的深入交流中,我们需要极其专注地听,以确保不错过任何重要信息。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极听”来描绘一个人对自然声音的敏感和欣赏:
在静谧的夜晚,我极听
风过林梢的细语,
星辰闪烁的低吟,
每一声,都是宇宙的诗篇。
“极听”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人闭目凝神,全神贯注地聆听某个声音的画面。在听觉上,它可能让人想到清晰、细腻的声音,如同在安静的环境中听到的细微声响。
由于“极听”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在其他语言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表达方式来描述极端的听的状态。
“极听”虽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它能够表达一种极端的专注和细致的听的状态。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通过对“极听”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词汇的多义性和灵活性,以及它们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
1.
【极】
(形声。从木,亟声。本义:房屋的正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屋之正中至高处。-極,栋也。 、 《汉书·天文志》-万载宫极。 、 《庄子·则阳》。司马注:“屋栋也。”-有夫妻臣妾登极。 、 《后汉书·蔡茂传》-茂初在广汉,梦坐大殿,极上有三穗禾,茂跳取之,得其中穗,辄复失之。
2.
【听】
(形声。本字从耳德,壬(tìng)声。从耳德,即耳有所得,今简化为“听”。“听”本义“笑貌”。从口,斤声。本义:用耳朵感受声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听,聆也。 、 《书·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 《书·大禹谟》-无稽之言勿听。 、 《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行人驻足听。 、 唐·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 、 《资治通鉴·唐纪》-夜阑卧听风吹雨。 、 、 宋·辛弃疾《西江月》-听取蛙声一片。
【组词】
听知、 听受、 听言、 听真、 听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