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53: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53:42
词汇“瓶竭罍耻”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成语,源自**古代文献,具体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瓶子空了,罍(古代的一种酒器)也感到羞耻。基本含义是指资源耗尽,连容器都感到羞愧,比喻国家或集体的贫困到了极点。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形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极度贫困和衰败。在口语中,这个成语不太常用,因为它较为文雅且含义特定。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考古学,可能会在讨论古代社会经济状况时提及。
“瓶竭罍耻”这个成语源自《左传》,是古代文献中对国家贫困状况的一种形象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但在某些特定的文学或学术语境中仍可见其身影。
在**传统文化中,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人对国家和社会状况的关注。它不仅描述了物质上的贫困,还隐含了对社会秩序和道德标准的反思。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沉重和忧郁的感觉,联想到的是艰难和困苦的境遇。它提醒人们关注社会底层和边缘群体的生存状态。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社会问题或历史**时,它可以作为一个有力的表达工具。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梭,瓶竭罍耻,昔日繁华,今成荒芜。”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村庄荒凉景象的画面,配上悲凉的音乐,增强这个成语的情感表达。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表达如“穷到连锅都揭不开”等,也能传达类似的贫困和绝望的情感。
“瓶竭罍耻”这个成语虽然不常用于日常交流,但它在文学和学术领域仍有其独特的价值。它不仅是对贫困状态的描述,更是对社会责任的深刻反思。在学*语言和表达时,了解这样的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文化背景和社会现象。
1.
【瓶】
(形声。从瓦,并声。《说文》本从缶。缶(fǒu),瓦器,即陶制器皿。本义:汲水器)。
古代比缶小的容器,用以汲水,也用以盛酒食。
【引证】
《说文》-瓶,瓮也。(瓮,汲瓶也)。 、 《方言》五-缶其小者谓之瓶。 、 《易·井》-羸其瓶。 、 《仪礼·士丧礼》-新盆槃瓶。
2.
【竭】
(形声。从立,曷声。本义:背举;用肩背负)。
同本义。
【引证】
《礼记·礼运》。注:“犹负戴也。”-五行之动,迭相竭也。
3.
【罍】
酒樽,也可用来盛水。同“櫑 ”。
【引证】
《诗·周南·卷耳》-我姑酌彼金罍。 、 《周礼·春官·司尊彝》-皆有罍。 、 《礼记·明堂位》。疏:“罍,犹云雷也,画有山云之形也。-山罍,夏后氏之尊也。
【组词】
罍洗、
4.
【耻】
(形声。从心,耳声。本义:耻辱,可耻的事情)。
同本义(因声誉受损害而至的内心羞愧)。
【引证】
《说文》-耻,辱也。 、 《谷梁传·襄公二十九年》-君不使无耻。 、 《论语》-行己有耻。 、 《吕氏春秋·顺民》-越王苦会稽之耻。 、 《国语·越语上》-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 、 宋·刘开《问说》-后世且行之而不知以为耻者多矣。
【组词】
无耻(不顾(知)羞耻、 羞耻、 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