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47: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47:05
正字:在汉字学中,“正字”通常指的是官方或学术上认可的标准字形,与“俗字”或“异体字”相对。它是指在书写和印刷中应当遵循的规范字形,以确保文字的统一和规范。
“正字”一词源于汉字规范化的需求。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的书写形式经历了多次变化,“正字”的概念也随之演变,旨在统一和规范汉字的书写形式。
在**文化中,“正字”代表了官方和学术上的权威,是文化传承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对文字规范性的重视,以及对文化传统的尊重。
“正字”给人一种正式、严谨和权威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学校里的语文课,老师严格要求我们书写规范,以及在正式场合下对文字的尊重。
在我的学*经历中,老师经常强调使用正字的重要性。记得有一次考试,因为使用了俗字而被扣分,这让我深刻理解了正字的价值。
在创作一首诗时,我可以使用“正字”来强调诗歌的正式和庄重:
正字书写,传承千年,
规范之中,见文化之深。
想象一下,一位书法家在宣纸上用毛笔书写正字,每一个笔画都显得庄重而有力。这种视觉形象让人感受到文字的力量和美感。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的“standard spelling”或日语的“標準字体”,都有类似的概念,即官方或学术上认可的标准书写形式。
“正字”在汉字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代表了文字的规范性,也体现了文化传承和教育的重要性。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使用正字是确保沟通准确和尊重文化传统的基础。
1.
【正】
(指事。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本义:不偏斜,平正)。
同本义。
【引证】
《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 、 《吕氏春秋·君守》。注:“正,直也。”-有绳不以正。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稍稍正坐。 、 清·姚鼐《登泰山记》-泰山正南。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正则无景。 、
【组词】
正门;正厅;正殿;正宫;正所儿、 正阳、 正锋、 正院、 正分、 正胁、 正位、 正东;正上方;正前方;正南;正交;正情
2.
【字】
(会意兼形声。从宀(mián)从子,子亦声。在屋内生孩子。本义:生孩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乳也。 、 《广雅》-字,生也。 、 《论衡·气寿》-妇人疏字者子活,数乳者子死。 、 《汉书》。颜师古注:“字,生也。”-六畜遂字。 、 《山海经·中山经》-苦山有木,服之不字。 、 《汉书·食货志下》-亭有畜字马,岁课息。
【组词】
字乳、 字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