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19: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19:04
息讼:这个词汇由两个汉字组成,“息”意为停止、平息,“讼”意为诉讼、争端。因此,“息讼”字面意思是指停止诉讼或争端,通过和平方式解决纠纷,避免法律诉讼。
在文学作品中,“息讼”可能被用来描述一个社区或家庭通过智慧和宽容解决内部矛盾,避免法律介入的情景。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息讼”来建议通过和解而非诉讼来解决问题。在法律专业领域,“息讼”可能指代一种法律程序,即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达成和解,从而终止诉讼。
同义词:和解、调解、妥协 反义词:诉讼、争执、纠纷
“息讼”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和平解决争端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仍然被广泛使用,但其含义和用法可能有所变化,更加强调通过非诉讼手段解决争端。
在**传统文化中,“息讼”被视为一种美德,强调和谐与宽容。在现代社会,随着法律体系的完善,人们更加重视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但“息讼”作为一种传统智慧,仍然被提倡和尊重。
“息讼”这个词给人一种平和、理性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通过智慧和耐心解决问题的场景,而不是激烈的对抗。这种情感反应可能影响人们在面对冲突时的态度和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邻里之间的纠纷,最终通过社区调解实现了息讼,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息讼的价值和意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息讼”:
在纷争的边缘,
我们选择了息讼,
用理解和宽容,
绘制和平的图景。
想象一幅画面:两个原本对立的人坐在一张桌子旁,中间放着一杯茶,他们的表情平和,正在交谈。这幅画面传达了“息讼”的意境。音乐方面,可以选择一首轻柔的钢琴曲,让人联想到平静和解的氛围。
在英语中,“息讼”可以对应为“settlement”或“conciliation”,这些词汇也强调通过和解而非诉讼解决争端。不同文化中,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对于和平解决争端的追求是相似的。
通过对“息讼”的深入学,我认识到这个词不仅代表了法律程序中的一个环节,更是一种文化智慧和价值观的体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息讼”有助于培养和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社会和谐。
1.
【息】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自,自亦声。自,鼻子。古人以为气是从心里通过鼻子呼吸的。本义:喘气;呼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息,喘也。 、 《诗·大雅·桑柔》。笺:“如仰疾风,不能息也。”-亦孔之。 、 《汉书·扬雄传》。注:“出入气也。”-尚不敢惕息。 、 《汉书·司马迁传》。注:“喘息也。”-则心惕息。 、 《汉书·苏武传》-武气绝,半日复息。 、 《明史·王复传》-随形势为沟墙,庶息响相闻,易于守御。
【组词】
喘息、 息息、 息窒、 息响、 息贲
2.
【讼】
(形声。从言,公声。从言的字与讲话有关。本义:争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讼,争也。…以手曰争,以言曰讼。 、 《易·杂卦》-讼不亲也。 、 《易·序卦》-饮食必有讼。 、 《后汉书·曹褒传》-会礼之家,名为聚讼。
【组词】
聚颂纷纭;讼辩、 讼斗、 讼怨、 讼直、 讼争、 讼罪、 讼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