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05: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05:12
寓贬于褒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将贬义的内容隐藏在褒义的表达之中。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描述一种表面上赞扬或肯定,实际上却含有批评或讽刺意味的说话方式。
寓贬于褒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文学和哲学思想,强调语言的含蓄和深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表达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成为汉语中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在**文化中,直接表达负面情绪或批评被认为是不礼貌的。因此,寓贬于褒成为一种常见的沟通策略,特别是在需要维护面子或避免直接冲突的场合。
这个词汇让我联想到一种微妙的沟通技巧,它既体现了语言的复杂性,也反映了人际交往中的策略性。在使用这种表达方式时,人们需要具备一定的语言敏感度和理解力,以准确捕捉和传达信息。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遇到过需要使用寓贬于褒的情况。例如,在给同事的报告提供反馈时,我会先肯定其优点,然后通过委婉的方式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样既保持了专业关系,又有效地传达了信息。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春风拂面,花儿笑颜,
看似赞美,实则寓贬。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在微笑着赞美另一个人,但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讽刺。这种视觉上的对比可以很好地体现寓贬于褒的含义。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方式可能被称为“backhanded compliment”或“stealth insult”,虽然在表达上有所不同,但核心概念相似,都是通过表面的赞美来传达负面信息。
寓贬于褒 是一个富有深意的成语,它不仅体现了汉语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也反映了人际沟通中的微妙和策略。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种表达方式对于提升沟通技巧和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具有重要意义。
又想文字付去未久,尚未刻镌,可即索回,另作一篇寓贬于褒之文便了。
1.
【寓】
(形声。从宀,禺(yù)声。宀,表示房屋。本义:寄居,寄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寓,寄也。 、 《国琼·周语》-国无寄寓。 、 《礼记·郊特牲》-诸侯不臣寓公。 、 《孟子》-无寓人于我室。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径造袁所寓。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寓逆旅主人。 、 宋·文天祥《后序》-围所寓舍。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同寓数十人。
【组词】
寄寓、 寓士、 寓泊、 寓食、 寓客
2.
【贬】
(形声。从贝,乏声。本义:减少;减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贬,损也。 、 《广雅》-贬,减也。 、 《公羊传·隐公二年》。注:“犹损也。”-何以不氏,贬。 、 《左传·僖公二十一年》-贬食省用。
【组词】
贬颜、 贬乐、 贬价、 贬悴
3.
【于】
(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往;去。
【引证】
《诗·周南·桃夭》。毛传:“于,往也。”-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 《书·大诰》-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
4.
【褒】
(形声。从衣,保声。本义:衣襟宽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褒,衣博裙。 、 《淮南子·泛论》-岂必褒衣博带,句襟委章甫哉?
【组词】
褒袖、 褒衣博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