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1:12: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1:12:54
寓舍(yù shè)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供人居住的房屋,尤其是指临时或短期居住的地方。它强调的是居住的功能性,而非豪华或长期居住的住宅。
“寓舍”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寓”指寄居、暂时居住,“舍”指房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用法逐渐固定,主要用于描述非长期的居住环境。
在**传统文化中,“寓舍”可能与文人墨客的隐居生活有关,象征着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态度。在现代社会,它更多地与临时性、功能性的居住需求相关。
“寓舍”这个词可能带有一种简朴、宁静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远离喧嚣、回归简单生活的愿望。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旅行时租用过几次寓舍,那种临时但温馨的居住环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寓舍”:
在城市的边缘,
我找到了我的寓舍,
一扇窗,一盏灯,
照亮了夜的孤独。
想象一幅画面:一间简单的小屋,窗外的月光洒在书桌上,屋内传来轻柔的音乐,这样的场景与“寓舍”的意境相得益彰。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lodging”或“boarding house”,它们也强调临时或功能性的居住环境。
“寓舍”这个词在汉语中承载了一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虽然在日常口语中不常用,但在文学和特定语境中,它能够传达出一种独特的意境和情感。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1.
【寓】
(形声。从宀,禺(yù)声。宀,表示房屋。本义:寄居,寄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寓,寄也。 、 《国琼·周语》-国无寄寓。 、 《礼记·郊特牲》-诸侯不臣寓公。 、 《孟子》-无寓人于我室。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径造袁所寓。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寓逆旅主人。 、 宋·文天祥《后序》-围所寓舍。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同寓数十人。
【组词】
寄寓、 寓士、 寓泊、 寓食、 寓客
2.
【舍】
(象形。小篆字形,上端象屋顶,下端象建筑物的基础。中间是客舍招徕顾客的幌子。本义:客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客店也。周礼之庐也,路室也,候馆也,皆是。-舍,市居曰舍。 、 《仪礼·觐礼》。注:“犹致馆也。”-天子赐舍。 、 《庄子·说剑》-夫子休就舍。 、 《孟子·离娄上》-子闻之也,舍馆定,然后求见长者乎?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至舍,四支僵不能动。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夜则以兵围所寓舍。
【组词】
旅舍、 舍馆、 舍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