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5:44: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5:44:05
利漕渠:这个词组由两个汉字组成,“利”通常指利益、好处,“漕渠”则是指古代用于运输粮食的水道,特别是指京杭大运河等用于漕运的水道。因此,“利漕渠”可以理解为对漕运水道带来的利益或好处的描述。
在古代**,漕运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宋、元、明、清等朝代,漕运对于保障京城的粮食供应至关重要。因此,“利漕渠”在历史文献、官方文件、水利工程讨论中经常出现,用以强调漕运水道的重要性和经济价值。
同义词:漕运之利、漕渠之益 反义词:漕渠之弊、漕运之害
“漕渠”一词源于古代**的漕运系统,而“利”则是对这一系统效益的评价。随着时间的推移,“利漕渠”逐渐成为描述漕运系统经济效益的固定词组。
在**古代,漕运不仅是经济活动,也是政治和社会稳定的象征。因此,“利漕渠”在文化上与国家的繁荣、社会的稳定紧密相关。
提到“利漕渠”,可能会联想到古代**的繁荣景象,以及那些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而辛勤工作的漕工和水手。
在现代,虽然漕运的重要性已不如古代,但“利漕渠”这一概念仍然可以用来比喻任何对社会有重大贡献的基础设施或系统。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利漕渠水悠悠,载千年繁华梦。”
想象一幅画面:宽阔的漕渠上,船只穿梭,水声潺潺,这是对“利漕渠”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利漕渠”的概念,但类似的运输系统和对这些系统的评价在世界各地都有。
“利漕渠”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反映了古代*漕运的重要性,也启示我们基础设施对社会发展的关键作用。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我们对历史和文化的认识。
1.
【利】
(会意。从刀,从禾。表示以刀断禾的意思。本义:刀剑锋利,刀口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利铦也。 、 《易·系辞》-其利断金。 、 《老子》-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荀子·劝学》-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孟子·公孙丑下》-兵革非不坚利也。
2.
【漕】
(形声。从水,曹声。本义:通过水道运送粮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车运谷曰转,水运谷曰漕。-漕,水转谷也。一曰人之所乘及船也。 、 《史记·平准书》-漕转山东粟。 、 《史记·萧相国世家》-转漕给军。 、 《汉书·武帝纪》-穿漕渠通渭。 、 《汉书·食货志》-岁漕关东谷。 、 《史记·河渠记》-关东漕粟。
【组词】
漕船、 漕粮
可供运输的河道。
【引证】
《红楼梦》-今日听了这些话,心里方才水落归漕。
3.
【渠】
(形声。从水,榘(qú)省声。本义:水停积处,也指人工开凿的水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渠,水所居。 、 《广雅·释水》-渠,坑也。 、 《礼记·曲礼》。疏:“沟也。”-门闾沟渠必步。
【组词】
干渠、 支渠;毛渠;渠堑、 灌溉渠;渠田、 渠长、 渠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