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58: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58:34
词汇“拾遗求利”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分别是“拾”、“遗”、“求”和“利”。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拾遗求利”字面意思是指捡拾遗失的东西以谋取利益。基本含义是指利用别人的疏忽或遗漏来获取利益,通常带有贬义,暗示行为不够光明正大。
“拾遗求利”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每个字都有其独立的含义,组合起来形成了一个新的概念。在古代文献中,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并不高,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它被用来批评那些不正当的获利行为。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诚信”和“正直”,因此“拾遗求利”这种行为是被社会所不齿的。在现代社会,这种行为同样受到法律和道德的制约。
这个成语给我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它让我联想到那些不择手段、缺乏道德底线的人。在表达中,我会用这个成语来批评那些不正当的竞争行为。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些人通过拾遗求利的方式获取利益,这种行为让我感到非常不齿,也让我更加坚信诚信和正直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拾遗求利非君子,诚信正直乃真贤。”
结合图片,我可以想象一个人在别人不注意的时候偷偷捡起地上的财物;结合音乐,我可以联想到一些紧张或不和谐的旋律,来表达这种不正当行为的负面情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aking advantage of someone's misfortune”或“profiting from someone's loss”,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意思相似。
通过对“拾遗求利”这个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和含义。这个成语在批评不正当行为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提醒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坚持诚信和正直的原则。
1.
【拾】
沿着台阶一级一级地登上 同: 涉
【组词】
拾级
2.
【遗】
(形声。从辵(chuò),贵声。本义:遗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遗,亡也。 、 《释言》-遗,离也。 、 《易·泰》-不遐遗。 、 《左伟·成公十六年》。注:“失也。”-君惟不遗德刑。 、 《列子·说符》。注:“弃也。”-得人遗契者。 、 汉·贾谊《过秦论》-亡矢遗镞。 、 《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 、 唐·韩愈《师说》-小学而大遗。 、 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行若遗。
【组词】
遗簪坠屡、 遗佚、 遗逸、 遗宝、 遗简
3.
【求】
(《说文》以“求”为“裘”之古文。省衣,象形。金文与战国古文作“求”。本是“裘衣”的“裘”。古人皮衣一般毛朝外,所以甲骨文在“衣”字外加毛。表示裘衣。本义:皮衣)。
“裘”的古字。皮衣。
【引证】
《汉书》-乐正求。
4.
【利】
(会意。从刀,从禾。表示以刀断禾的意思。本义:刀剑锋利,刀口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利铦也。 、 《易·系辞》-其利断金。 、 《老子》-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荀子·劝学》-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孟子·公孙丑下》-兵革非不坚利也。